據估計,我國工業污染占總污染的70%以上,是環境污染的主要根源。環境商會會長文一波認為,原因一是由于缺乏社會責任和有效監管,工業企業自覺控污減排的意識比較淡薄。更主要的是,目前我國工業污染治理依然沿用“誰污染、誰治理”的思路,由排污企業自行解決治理問題。
而在上,工業減排普遍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即排污企業以合同的形式通過付費將產生的污染交由專業化環保公司治理。一方面排污企業由于采用專業化治理降低了治理成本,提高了達標排放率;另一方面政府執法部門由于監管對象集中可控而降低了執法成本;此外,還刺激了環保企業和產業的發展;可謂一舉三得。
3月2日,在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舉辦的環保企業家媒體見面會上,主辦方發布《環境商會“兩會”提案材料匯編》,提出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建議,設立千億基金用于清潔空氣和水。環境商會認為,大力推行工業污染第三方治理新模式,確立“污染者付費、專業化治理”新思路,正當其時且勢在必行。
污染治理引入第三方,就是通過市場機制的引入,把排污者的直接責任轉化為間接的經濟責任,由具體承擔治理任務的中介機構集中資金投入,建立治理經營實體,實行社會化有償服務、管理和運行。如一個區域內的排污企業通過付費的方式,把污染治理交給專業化的第三方公司來完成,實現治污集約化。這樣可以使眾多的生產企業從小而全的生產方式中解放出來,集中力量投入到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去。同時,也盤活了環境保護基礎設施資產,帶動環境服務業、保險業、金融業的發展,從而促進環境科技進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持續發展能力,形成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在切實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中,環境商會提出四個方面的建議,包括:設立清潔水和清潔空氣基金、政府制定工業污染治理門檻價格、引入第三方中介支付機構、實行負面清單制度。
其中,在設立清潔水和清潔空氣基金部分,建議國家從排污收費、專項污染治理資金、國有資產拍賣資金中拿出一部分設立清潔水和清潔空氣基金,每個基金分別500億元規模。采取無息或低息貸款方式,將優先貸款給實施第三方治理的排污企業或環保企業。
不過,桑德集團董事長、環境商會會長文一波表示,500億元肯定是不夠的,只是起到政府財政引導作用,環境治理工作越往后越難,需要有頂層的資金支持。
可以預計,以第三方治理為突破口,把市場機制引入環境污染治理,推行治污集約化、產權多元化、運營市場化,將使環境保護工作呈現勃勃生機,展示出環境保護未來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