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凈排放獲得政策推動 改造市場規模高達千億元
自2014年9月發改委、環保部及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后,從節能和減排兩個角度分別明確兩大目標,超凈排放正式得到政策推動。
從2015年超凈排放改造的實施情況來看,整體進度超預期,地方積極性強,通過度電補貼、財政補助、發電小時獎勵等措施積極推動。根據相關數據披露,目前全國煤電行業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8400萬千瓦,約占全國煤電裝機1/10,正在進行改造的超過8100萬千瓦。分地區看,推進較快省份包括江蘇、浙江、山東等經濟較為發達地區。
12月2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2020年前對燃煤機組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使所有現役電廠每千瓦時平均煤耗低于310克、新建電廠平均煤耗低于300克,對落后產能和不符合相關強制性標準要求的堅決淘汰關停,東、中部地區要提前至2017年和2018年達標。
在今冬嚴重的霧霾天氣襲擊華北大部地區的背景下,此舉顯示了中央在煙氣治理領域極為堅定的決心,也為整體處于下滑趨勢的煙氣治理板塊提供了一劑有力的強心劑。整個十三五期間,包括新建和改造的超凈排放的市場空間約為1400億元,潛在市場十分可觀。
“超低排放是火電企業節能減排的發展趨勢”,中國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環境政策部主任葛察忠說,經過近五年中國在節能減排領域的深度研發,在技術上,所有火電企業都可以通過不同的技術路線實現超低排放,但改造也要考慮到成本因素。他提醒說,在超低排放技術多元化并且多種技術都能在一定程度實現超低排放指標的情況下,經濟性和建設改造的便捷性,應成為超低排放技術的核心生命力。
據招商證券測算,若按除塵改造50萬/千瓦、脫硫改造120萬/千瓦、“低氮燃燒 SCR”脫硝改造100萬/千瓦單位投資估算,實現“到2020年完成1.5億千瓦機組的改造”的原目標將帶來除塵75億元、脫硫180億元、脫硝150億元,累計405億元的改造市場。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2020年前將對燃煤機組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意味著改造市場規模將大幅擴容。
浙商證券預測稱,2016年煤電超低排放改造市場將達到全面高峰。我國煤電裝機容量在“十三五”將達到10-11億千瓦,扣除落后關停的燃煤機組以及近年新增的機組,對應的改造市場規模將超過千億元。
所謂的超低排放,普遍認為是為減少燃煤電廠常規大氣污染物排放、有效改善環境質量,比排放標準中對一般情況下的污染物排放限值更嚴要求下的污染治理后排放的簡稱。根據業內人士的相關測算,實施燃煤機組超低排放增加的發電成本約為0.02元/千瓦時,增加發電成本后的煤電度電成本不超過0.5元,仍低于天然氣發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成本。因而相比較而言,對燃煤機組進行超低排放改造在經濟上是劃算的,這也是目前燃煤發電清潔化的“高性價比”選擇。
投資建議:我們維持行業“增持”評級,建議關注:龍凈環保,中電遠達,清新環境和菲達環保。此外,因為發債口徑的改變,將會利好海綿城市的標的:聚光科技,ST華賽和東方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