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天楹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天楹)啟動招標工作,擬采購80套水電解制氫設備,時間為4月25日8:30時至5月6日下午5:00時。公告顯示,中國天楹要求投標人必須至少具有6套水電解制氫成套設備(單套設備的制氫能力為1000Nm3/h及以上)的供貨合同業績,且每套設備供貨范圍至少需要同時包含電解槽、制氫電源、分離裝置、純化裝置。
作為一家從垃圾焚燒發電領域跨界進入氫能賽道的上市環境企業,中國天楹在布局怎樣一盤大棋?
中國天楹以環保業務起家,深耕垃圾焚燒發電領域,助力從垃圾到資源,構建了一流的生活垃圾處理處置鏈。而自2021年開始,受“國補退坡”等因素影響,中國天楹果斷進軍新能源賽道,迅速完成經營范圍等變更,有關“垃圾焚燒”的部分基本刪除,剩下“發電、輸電、供電業務”,并于同年宣布展開涉氫業務規劃和布局。至此,以Urbaser回籠資金、創建新能源子公司為標志,中國天楹“環保+新能源”雙輪驅動格局基本成型。
《2024年年度報告》顯示,環保業務板塊仍是中國天楹業績的“壓艙石”,國內外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已達20個,日處理規模合計達21550噸,全年處理生活垃圾849萬噸,同比增長20%;上網電量21.97億度,同比增長15%。同時,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新能源業務成為中國天楹的第二增長曲線,公司重點推進風光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打造綠電-綠氫-綠氨/醇全產業鏈。公司黑龍江安達項目一期、吉林遼源項目一期均在加速建設中,生物質余熱利用與綠碳制備項目也在同步推進。
據悉,黑龍江安達項目總投資約169.5億元,項目新能源裝機容量1.8GW,其中風力發電1.4GW、光伏發電0.4GW,配套建設重力儲能等綜合儲能140MW/280MWh;綠氫裝置規模10萬噸/年,氨裝置規模3.8萬噸/年,甲醇裝置規模62萬噸/年;吉林遼源項目首期建設內容包括214.5兆瓦離網風電項目、514.8兆瓦上網風電項目以及 17萬噸綠色甲醇項目,首期建設項目均已完成核準和備案手續。
除此之外,松原天楹風光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化工一期項目制氫項目)在2024年11月通過備案,項目總投資4億,預計建設10座電解制氫廠房,年產綠氫5萬噸;中國天楹通遼科左中旗布局的風光儲氫氨一體化產業園示范項目也在2025年2月11日通過環評公示,與2023年的環評內容相比,增加了40套1000Nm³/h堿性電解制氫裝置。海外市場上,中國天楹子公司已經獲得ISCC EU國際認證,為綠氫衍生物進入歐盟市場掃清了壁壘,未來有望受益于歐盟碳邊境稅(CBAM)政策紅利。
盡管中國天楹新能源業務短期尚未貢獻顯著利潤,但國盛證券研報認為,此類一體化項目兼具“能源消納+工業脫碳”雙重價值,隨著2025年建設進度加快,規模效應釋放后將成為利潤增長的重要引擎。
合縱連橫,朋友圈持續擴容
自投身新能源產業開始,中國天楹便積極擴張關系網,開展與知名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合作,加速構建產業生態,尤其是在重力儲能、氫能領域。據悉,中國天楹計劃2026年第一季度具備年產20萬噸符合歐盟認證標準的電制甲醇生產能力。2030年前后具備100萬噸電制甲醇供貨能力。
應用端,4月16日,中國天楹作為中國船舶燃料公司全球綠色供應鏈合作伙伴,與中國船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天楹將生產電制甲醇、電制氨、電制甲烷等綠色燃料,助力中國船燃新型遠洋運輸船舶燃料轉型,為航運業多條綠色替代燃料產品線需求、嚴苛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跡降碳目標,提供“中國方案”。去年9月,中國天楹還與中遠海運物流供應鏈公司戰略合作,雙方在風光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建設、氫基產品消納、綠色燃料儲運、銷售及加注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
技術端,2024年,中國天楹已經與復旦大學結成合作研發關系。此次復旦大學向中國天楹轉讓了兩項無膜制氫專利權。未來雙方將利用各自優勢開展創新協同,合作成立“分步制氫水電解創新中心”,推升科技成果的研發和轉化。隨后,中國天楹“基于碳粉氣化的生物質制備綠色甲醇的離網系統及方法”專利申請公布,可實現完全離網生產,制備純綠色甲醇產品。
海外市場上,中國天楹與冰島碳循環國際公司簽約綠色甲醇項目技術許可協議。雙方將運用冰島碳循環國際公司的專有技術,在綠色甲醇制造等大型新能源項目展開緊密合作。冰島碳循環國際公司希望利用其專有的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ETL)技術,與中國天楹合作開展具有世界規模的前沿綠色甲醇項目,在未來的可持續能源生產中共同發揮核心作用。
經過一系列合縱連橫,中國天楹已將綠電制氫、儲氫氨醇一體化產業鏈打通,通過新老業務并舉,構建了穩步前進的基礎,也為未來發展描繪了新的成長曲線。據悉,2024年中國天楹部分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人員增持超5800萬元,堅定地表達了對于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
申明:本站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并且鄭重提示所有閱讀者,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作為任何投資的參考意見和依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