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個PPP示范項目火熱出爐 環保占據近半壁江山
一位參與項目評選的專家表示,示范項目的評選涉及采購程序、社會資本、PPP運作方式、交易結構、財政可承受能力五個關鍵因素,從各地上報的120個項目中終選出30個,這些項目也將為PPP制度體系建設提供參考。
財政部稱,示范項目旨在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實施范例,形成一套有效促進PPP規范健康發展的制度體系。
根據財政部所印發《關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實施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PPP項目由各省份財政部門推薦,財政部PPP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專家評審。
財政部表示,PPP示范項目將為PPP制度體系的完善提供參考。而成為PPP示范項目,將可以獲得財政部的專項資金支持,地方也將給予示范項目前期費用補貼、資本補助等多種形式的資金支持。財政部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為示范項目提供融資、保險等金融服務。
在首批入圍的30個項目中,新建項目有8個,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化解地方融資平臺債務風險,此次30個PPP示范項目中地方融資平臺存量項目占多數,為22個。上述專家解釋,存量項目有的已經動工,有的是已經找到投資人。另一方面財政部也希望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存量項目的改造和運營,化解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風險。
10月中旬,財政部組織了批示范項目推介會,19個省份和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官員帶著66個項目來爭取示范項目,項目集中在污水處理、水環境治理、供水供熱等領域。終,15個省份30個PPP項目入圍。
研究PPP項目的上海財經大學助理教授王茵表示,地方融資平臺存量項目轉成PPP項目的關鍵是項目本身是否可以讓投資者獲益,能否轉化并非地方政府說了算,投資者會通過成本效益分析結果來確定是否投資這個項目。
王茵表示,總體看來,PPP操作指南充分借鑒了英美國家的經驗,對地方政府如何推進PPP項目給予了綜合性框架性指導。而具體來看,操作指南技術活多,對地方政府的實踐操作能力要求很高,而PPP項目相關信息公開透明的要求,也在推動地方政府轉型,建立現代服務型政府。此外,操作指南很強調政府的契約精神,這也正是上世紀90年代一批PPP項目失敗的經驗總結。
大岳研究院院長金永詳表示,目前我國PPP項目運作不規范,PPP項目數量雖多但質量和效果落后發達國家,主要體現在運作程序透明度不夠、運作人員不專業、商務條件設計不合理、項目進度安排過緊等,PPP指南有利于規范我國PPP項目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