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頻發引空氣凈化器熱銷 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
國慶后周,我國大部分地區遭遇嚴重的霧霾天氣。嚴重的空氣污染使人們對空氣凈化器的需求迅速上升,根據蘇寧、京東、國美等電商數據,特別是進入10月以來,霧霾嚴重的幾天,空氣凈化器的咨詢量和銷量飚增。
業內分析師認為,線上市場具有信息化、低成本和靈活性的特點,是空氣凈化器產品一個極為重要的渠道,而空氣質量的好壞對空凈市場有很大影響,國慶節后的霧霾突襲有力推動了線上空凈市場的大幅增量:根據數據,2014年第41周(10.06-10.12),空氣凈化器線上市場銷量6.3萬臺,環比增長94.8%,銷額達1.15億元,環比上周增123.3%。
步入秋冬季以后空氣質量將會面臨更大壓力,預計空凈市場下半年將會有新一波的熱賣高峰,助力刷新全年規模記錄。凈化器市場波動曲線之所以與天氣指數緊密聯系,是因為中國消費者的理性消費理念尚未完全形成,對于健康電器的認識還有待提升,空氣凈化器的健康理念需要進行更深一步的普及和推廣。
某空氣凈化器相關負責人馮經理表示,在韓國空氣凈化器的普及率非常高,而在中國空氣凈化器還是起步階段,但是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以及空氣污染的嚴重,人們對空氣凈化器的需求將持續性提升。室外開車不能開窗戶通風,所以車載空氣凈化器的銷量也隨之上升。“好的車載空氣凈化器能有效去掉車內空調循環系統所產生的霉菌味道,浮游有害菌產生的異味以及煙味,提供清新健康的空氣,在情理之中。”馮經理說。
購買、使用與維護中的問題
2014年5月,中國消費者協會曾對25款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空氣凈化器進行比較試驗。
中國消費者協會消費指導部副主任皮小林表示,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以普通消費者身份從北京、天津兩市的家電賣場、大型商場、超市及電子商城等銷售渠道購買了25款空氣凈化器樣品,樣品涉及18個品牌(國產品牌3個,國外品牌15個),分別是:室內凈化器樣品21款,價格從1499元到18700元不等;車用凈化器樣品4款,購買價格從每臺599元到1780元。
消費者協會進行的比較試驗涉及消費者購買、使用、維護等環節。皮小林透露,中國消費者協會得到的試驗結果是:
,有些商家夸大產品的凈化能力,21款室內凈化器樣品的顆粒物凈化效能高的樣品與低樣品凈化效能相差6倍。差的沒有太多凈化效果,性價比很低。第二,凈化器樣品功率標注不明確,21款樣品的功率標注沒有統一的格式,有的標注一個數值,有的標注幾個數值,還有的標注一個數值區間。第三,后期使用成本和售后服務,21款空氣凈化器樣品所明示的整機保修時間不等;空氣凈化器的關鍵部件濾網使用壽命不同,價格相差較大,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消協工作人員撥打樣品的售后電話、銷售電話或生產商電話,遇到某一品牌售后電話一直無人接聽的情況。
凈化器還是安慰機?
“近大家討論‘凈化器是安慰型產品’,除PM2.5沒有什么效果。”中國室內環境監測工作委員會、國家室內車內環境及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宋廣生說,從技術角度講,市場上的空氣凈化器產品主要應用過濾技術和靜電吸附技術,除PM2.5沒有問題。
“但是,商家在凈化效率、凈化空間、凈化壽命和凈化物質的種類宣傳中,存在虛假宣傳、不實宣傳,導致消費者對空氣凈化器有些看法。”宋廣生表示。
接受采訪的4位專家都提到,商家使用“凈化效率99%、99.9%”這種說法,是一種誤導。專家解釋,空氣凈化器的效果好與壞,取決于潔凈空氣量(CADR值)。“這是一個關鍵的數據,這個值越高,凈化的效果越好。”宋廣生說。
目前空氣凈化器市場的主要問題是,相當一部分制造企業法制觀念不強,缺少社會責任感,存在“撈一筆就跑的思想”,造成產品質量差距較大的問題。一些空氣凈化器生產企業以沒有標準或標準正在制定為由,拒不執行標準。“這是違法行為。”魯建國說。
“規范凈化器市場需要企業、消費者共同樹立法律意識。企業要自覺執行相關法律,消費者和媒體也要承當監督者的責任,堵塞監督的漏洞。”魯建國說。
定期保養必不可少
霧霾天,空氣凈化器給大家帶來了健康,霧霾后請不要忘了空氣凈化器也要定期保養。建議消費者仔細閱讀所使用空氣凈化器的說明書,按照要求來清洗濾網。
一般來說,預過濾網可以有效清除掉大顆的灰塵,建議每個月進行一次清洗,先用吸塵器吸除其表面灰塵,再水洗;過敏原過濾網能過濾掉空氣中的花粉、寵物的毛發等過敏原,建議每個月進行一次清潔,不能水洗,可以對它進行拍打除塵;活性炭過濾網一般用于除掉空氣中的異味,不能水洗,建議半年更換一次;HEPA過濾網它是一種公認好的濾材,不能水洗,建議半年更換一次。
霧霾天氣空凈市場的大熱,也掀起了人們對于空氣凈化器“真有效”還是“安慰機”的激烈討論。關于“你認為空氣凈化器能達到宣傳中的抗霾效果嗎”的網絡調查,僅有約28%的人選擇“能”,而選擇“不能”的約有72%的比例。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消費者對目前的空凈市場很不信任。
空氣凈化器作為保障室內空氣衛生的后一道屏障,守衛著人們的健康,同時也考驗著業界的良心。空凈行業亟需肅清重重亂象,贏回消費者對空氣凈化器產品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