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自來水笨超標引發關注
4月11日,甘肅蘭州城區供水企業威立雅公司的出廠水及自流溝水樣被檢測出苯含量超過國家標準近20倍,由于苯作為有毒化學物質,接觸將對人體產生損害,蘭州市政府當日下午公告未來24小時自來水不宜飲用,此消息引發當地市民恐慌并搶購純凈水。
經甘肅省環保廳環境監測站監測,截至2014年4月13日19時,蘭州市自來水抽樣檢測數據顯示:威立雅水務公司自來水廠1號泵房和2號泵房取樣點,安寧區培黎廣場取樣點,苯含量未檢測出;西固區建國賓館取樣點,苯含量為2.15微克/升。
在此之前,13日17時20分,蘭州市召開自來水苯超標事件第二次新聞發布會。發布會通報稱,導致此次污染事件的原因是蘭州威立雅水務公司兩水廠之間的自流溝內水體受到了污染,并初步查明周邊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自流溝內水體苯超標的直接原因。
蘭州水污染事件折射政府的監管責任缺失
自來水苯含量嚴重超標,全城桶裝水、礦泉水供不應求……蘭州自來水污染事件,不僅給市民生活帶來不便,也引起了廣大公眾的關注。在4月1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蘭州市長袁占亭據說鄭重表示:“對這次污水事件對廣大市民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我代表市委、市政府深表歉意。”當地主要領導固然“已經道歉”,但道歉主要針對的是污染事件的社會影響,而回避了其中的政府責任。這樣的道歉,蘭州市民能接受嗎?
公眾現在亟欲發出的追問一大堆:蘭州水廠自流溝與蘭州石化的地下管網縱橫交錯,有沒有人考慮過石化原料或產品滲透污染水廠自流溝的安全風險?蘭州石化上世紀80年代污染物滲入地下,為什么沒有得到必要的處理?有沒有考慮到這種污染滲透的長期風險?個中除了企業環保責任,還有當地政府的監管責任。
雖說水務部門及時發布水質檢測信息,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市民的疑問,市長道歉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息市民心中的怨氣,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會買帳。在全國各地媒體的聚焦之下,近這段時間當地政府與石化公司或許會重視自來水安全問題。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地政府與石化公司是否又會把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與健康權利拋到九霄云外呢?因此,無論是青島石油泄漏事故還是蘭州自來水苯超標事件,政府與石油巨頭都要深刻反思,并下決心優化石油天然氣與自來水管網布局,明確政府與企業的責任劃分,完善監管措施。否則,石油天然氣泄漏與水污染的此類悲劇還會卷土重來或者異地重演。
未達標的危機處理
從2012年7月1日起,我國已經強制執行新飲用水標準,檢測指標有106項。標準有了,但要讓人們切實享受到新標準帶來的好水質,除了供水企業嚴格按照標準提供自來水之外,還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嚴把檢測關,并將檢測數據及時向社會公開。
一起水污染事件,折射出公共安全之脆弱。客觀而言,官方正式發布自來水苯超標通告之后,蘭州當地政府的表現是合格甚至是值得稱道的。信息公開及時,事故處理到位,并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恢復了正常的生產生活。然而正如《環球時報》評論所言,由于之前措施的缺位,之后反應再快也是“慢的”。種種跡象都表明,這其實是一起本不該發生的污染事件,至少不應產生如此惡劣的后果和負面影響。
國家環境應急專家組成員王金生說,初步判斷蘭州自來水中的苯來源于蘭州石化上世紀80年代發生泄露事故后滲入到地下的污染物。而資料顯示,發生污染的自流溝建于上世紀50年代。想想都讓人后怕:30多年前的泄漏物質污染了建于60多年前的自流溝,公共安全隱患的預防和應對哪里去了?從這個意義上說,當地政府必須反思:超標的是自來水,而未達標的又是什么?
結語:作為生命之源,一滴水足以映射出供水企業和相關部門的責任意識和為民態度。但愿蘭州水危機事件能夠成為一面鏡鑒,警醒各地加強水質監管及其信息發布,確保飲用水安全,不要再讓百姓用生命健康監測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