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四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生態環境部都共同開展了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四年間,專項行動還不斷升級。2021年將“重點排污單位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納入打擊范圍,2022年又將“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納入了專項行動。
事實上,去年12月底,最高檢、公安部、生態環境部聯合舉辦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培訓班,培訓課程的亮點之一就是增加了“如何辦理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案件”的有關內容。準備工作已經就緒。未來,最高檢、公安部、生態環境部聯合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專項行動,即將開始!
1 “將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納入專項行動”
從2020年開始,最高檢、公安部、生態環境部已經連續三年共同開展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了。2020年7月,生態環境部、公安部、最高檢第一次聯手,于2020年7月至11月組織全國生態環境部門、公安機關、檢察機關開展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活動。
2021年4月底,三部門再次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即日起在全國集中開展為期6個月的專項行動,這一次把“打擊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也加入了進來。2022年4月底,三部門第三次聯合印發通知,要在全國范圍繼續開展深入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并對專項行動的工作重點、工作任務和保障措施作出全面部署。
按照生態環境部的說法,2023年,這一專項行動仍將繼續。
專項行動開展之前,5月29日,三部門還聯合發布了7件依法嚴懲危險廢物污染環境犯罪典型案例。與典型案例同時發布的,還有一份《嚴厲懲治危險廢物污染環境犯罪切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最高檢、公安部、生態環境部相關部門負責人答記者問》。
在這份“答記者問”中,最高檢第一檢察廳負責人表示,針對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長期以來存在的范圍廣、發現難、治理慢等問題,從2020年開始,最高檢聯合生態環境部、公安部連續開展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專項行動,重點懲治非法收集、利用、處置廢礦物油和跨行政區域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等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專項行動中,全國檢察機關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尺度不松,扎實推進專項行動向縱深發展。2021年將重點排污單位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納入打擊范圍,2022年又將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納入專項行動。
正如他所說,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其實從2022年就開始。今年2月,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也表示,過去一年,環境部堅決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組織完成全國環評單位和環評工程師誠信檔案專項整治,共清理“空殼”單位1851家、“掛靠”工程師1003名,推進刑事司法銜接,對違法違規行為形成有力震懾。
三部門聯手,還有一個證明。就是在2022年年底,三部門已經聯合對“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開展了培訓。2022年12月,最高檢、公安部、生態環境部先后聯合舉辦了兩期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培訓班,培訓班以網絡視頻方式進行線上授課,共有600余名學員參加培訓。
與以往相比,除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辦理的有關內容外,此次培訓課程亮點之一就是“增加了如何辦理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案件的有關內容”。培訓中,學員們學習熱情高漲,圍繞污染物性質認定、篡改數據類污染環境犯罪入罪條款的理解等30余個問題進行提問,均得到授課老師的耐心解答。
此外,生態環境部門、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的業務專家和產業協會代表還共同就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展開研討。據了解,2022年,三部門曾經多次召開廳級聯絡員聯席會議,在總結“兩打”專項行動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整治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行為。
事實上,在三部門5月29日聯合發布的典型案例中,就有一起涉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的案例,那就是“重慶非法處置含油泥漿污染環境案”。本案最終認定8人均犯污染環境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至拘役三個月不等刑罰,其中6人緩刑六個月至一年不等,并處罰金1萬至2萬元不等。被告人均未上訴,判決已生效。
未來,三部門還將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扎實推進專項行動向縱深發展,始終保持打擊重點領域環境違法犯罪高壓態勢,堅決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合力守護好綠水青山。
2 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風暴再升級
今年以來,有關整治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的消息就一直不斷。今年2月16日至17日,生態環境部召開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安排部署2023年重點任務,其中之一就是“全面整治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后沒多久,后續動作就來了。2月20日至2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赴河南省平頂山市、許昌市開展突擊檢查,黃部長先后檢查了7家企業,結果發現6家企業都存在問題。比較普遍的問題,是不正常運行污染治理設施、超標排放、不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生產臺賬弄虛作假,以及在線監測和手工監測數據造假等。
對此,黃潤秋部長特別強調,企業和第三方監測公司相互串通、偽造篡改監測數據等問題,性質嚴重,影響惡劣,觸犯刑法,必須堅決打擊。幾乎同時,2月21日-22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也帶隊赴陜西省開展督導檢查,檢查內容包括企業治污設施、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生產環保管理臺賬等,可以說樣樣不離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
隨后,2月27日,生態環境部又趁熱打鐵,公布了第十三批生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內容主要還是3起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的典型案例。
事實上,這也是生態環境部歷史上第一次公布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監管領域的典型案例。
生態環境部表示,近年來,少數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盲目追求經濟利益,弄虛作假,幫助排污企業蒙混“過關”,嚴重擾亂了第三方環保服務的市場秩序。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持續加大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的監管力度,會同相關部門依法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打擊違法犯罪分子。
接二連三的會議、檢查和通報,共同釋放出一個明確的信號——整治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風暴”來了!
生態環境部釋放出明確信號后,各省、各市也紛紛開始貫徹落實。例如,3月1日,青海省生態環境廳就召開2023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安排部署2023年重點任務。會議明確要求,要以“零容忍”依法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嚴厲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等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兩天以后,3月3日,湖南省也召開了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其中也明確提出,2023年,湖南省要組織開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整治行動。
除了省級層面,市級生態環境部門也陸續開始開展打擊行動了。例如,3月16日,陜西省西安市生態環境局就聯合五部門成立專項整治行動組,重點對第三方環保服務的弄虛作假行為進行聯合調查。
總之,從青海到湖南,從甘肅到湖北,從河南到陜西,全國各地已經經紛紛開展起整治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專項行動了。一場全國范圍的打擊風暴,已經來了。
如今,在生態環境系統之外,最高檢、公安部也加入了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的行動,將使得打擊行動進一步升級,打擊力度進一步加大。事實上,三部門聯手早有信號。在2月27日,生態環境部公布3起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的典型案例時,其中就提到,應加強部門聯動合作,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共同加大檢驗檢測機構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弄虛作假行為,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未來,最高檢、公安部、生態環境部三部門聯合,共同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將成為大勢所趨。
這也意味著,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而案件一旦被發現,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面臨的處罰也將更加嚴厲。(注:原文有刪改)
原標題:整治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最高檢、公安部也加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