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固廢行業現狀:挑戰重重,機遇巨大
當前固廢行業面臨重重挑戰:過去三年,由于多重挑戰疊加,整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這種大背景下,具體到企業,普遍遭遇應收賬款持續增加,且中短期預計難以改善,現金流、負債率壓力增大。
不過,我們要看到固廢行業發展依然機遇巨大。黨的二十大重申,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從現在起,中心任務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去年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加大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這些政策的實施對于固廢行業長期來看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雖然無法做到立竿見影。
國務院最近發布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為固廢行業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綱要提出了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要基本實現,強大國內市場建設取得更大成就,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以創新驅動、內需拉動的國內大循環更加高效暢通;促進消費投資,完善分配格局、提升供給質量、完善市場體系、暢通經濟循環。中國目前的城鎮化率雖然已經達到60%以上,但實際上還有很多農村人口只是生活在城市,并沒有轉化為城市戶籍,沒有城市居民的待遇和心態,這部分人口是未來中國推進城鎮化、擴大內需的亮點,也是我們環保市場增長的潛力所在,值得期待。
02 用新理念引領新發展 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要推動行業實現新的發展,要摒棄舊的發展思維,啟用新的發展理念,要做到“五位一體”,即用創新、協調、綠色、共享、開放來推動發展,打造耦合統一的系統工程。其中,創新是核心。
創新,包含政策、商業、技術的創新。政策層面上,要求財政、金融、三農、產業等政策要解決好。比如產業,勞動力要在產業中才能創造收入,而產業的競爭,就是產業鏈的競爭,又是我國參與世界競爭的核心要點,國家要想從全球競爭中分到更大的“蛋糕”,除了保證核心關鍵產業鏈不轉移之外,還必須能創造出新的產業鏈。商業模式創新方面,固廢行業目前擁有to G、to B、to C三種商業模式。To G需要有前瞻的眼光和新的能力,能夠在發展中動態地為政府解決新的問題、新的痛點,為其新的發展帶來貢獻,創造價值,相互成就;to B需要對所服務的產業和企業具有識別能力,對方如果不具備競爭力,我們的效益就會受到影響,難以為繼,所以在這種商業模式下,不僅要懂環保還要懂產業,而且要把我們自己嵌入到產業中去,打造以環保為源的價值;對于有些商業模式已經延伸到了C端的業務,比如在北方的一些供暖項目,對創新能力的要求就更高。技術層面的創新我們過去已經談得很多了,光大環境近些年在智慧電廠、大數據等方面都已經做了很多,取得很大的進展。
協調,即協同、平衡、整體地發展。垃圾焚燒發電業務和固廢處置業務、泛水業務要協調發展。把固廢、水、養殖、糞便、能源植物以及農業的現代化,包括土地的治理,都延伸連接起來,光大環境這些領域布局比較均衡,也是在協同和平衡中進行整合。
綠色,就是在綠色低碳的大背景下重新思考我們的業務。比如,縣域垃圾處理,比如縣城的固廢,是用熱(焚燒)的方式解決,還是協同城市的所有固廢,用冷(干濕厭氧)的方式來解決更好?這都是我們正在探索研究的課題。在綠色低碳和循環經濟的條件下,垃圾焚燒其實并不是唯一出路。
共享,就是通過共創實現價值創造,做平臺,聚生態,做產業鏈。光大環境將企業打造成一個共創共贏的賦能增值平臺,打造產業鏈生態系統,為發展提供了資源和底層支撐。光大環境也歡迎其他優秀的創新企業加入到這個大生態中來,實現價值共生、增值共享。
開放,就是內外聯動,發展高水平外向型的企業。開放非常重要,開放是真正對外的開放,還有行業和行業之間的開放,要跨界。還有系統內的民營企業、地方國企、央企發揮各自的優勢,進行聯動,互相開放,這個非常關鍵。
最后,創新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成功探索第二增長曲線,前提是要把第一曲線經營好,要形成“空中加油”優勢,把現有存量資產經營好,做產品化服務。目前,光大環境已打通固廢、泛水和清潔能源產業鏈,實現了環境、資源、能源、氣候“四位一體”的布局,為我們下一階段成功打造第二增長曲線,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的基礎。
原標題:光大環境:用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