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工業廢水完全零排放在現階段并不現實,因此我們常說的廢水零排放一般是指廢液零排放。污泥、廢渣等固廢排放難以避免,只能通過工藝優化等手段實現減量化。”本屆視環會“2022石油化工廢水處理高峰論壇”上,杭州水處理中心副總工、教授級高工吳雅琴開篇明義,指明廢水資源化零排放應聚焦:水資源、鹽資源化以及減少外購藥劑。尤其是廢水中的鹽,經過濃縮、分鹽等可得到工業鹽進行回收再利用,高效的工藝可減少約80%-90%雜鹽量。
(↑點擊回顧)
吳雅琴指出,當前廢水零排放并非強制性要求,也未覆蓋所有種類廢水,存在明顯的地域性和行業性。不過顯而易見的是,政策層面對此的要求正不斷朝著精細化方向發展。2022年發布的《中國節水技術政策大綱》中僅提及“發展外排廢水回用和零排放技術”,而后各地方相繼出臺更為嚴格的廢水排放標準,直至《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發布,要求已經拓展至黃河、淮河等敏感流域、區域和省份,必須限鹽排放或者零排。
膜技術是資源化零排放的關鍵
組合膜濃縮、膜分鹽、高鹽降解COD、結晶制鹽、膜前預處理等技術構成廢水資源化零排放的主要技術路線。“在零排放工藝中,膜技術是最為關鍵的。”吳雅琴著重強調道。目前,主要的膜濃縮分離技術主要有納濾/反滲透、蝶管式/管網式反滲透、膜蒸餾、正滲透、電驅動五大類。據吳雅琴介紹,國內廢水資源化零排主要使用的是納濾/反滲透與電驅動技術,兩者各有優劣,且能夠適配不同廢水處置環節。
以主流處理路線“RO/NF/ED濃縮分鹽+冷凍\蒸發分質結晶”來看,其能實現酸堿及鹽的有效利用,且整體運行更為穩定,實操性和經濟性都很突出,但相較于其他技術路線投入成本也更高。一直以來,成本、回報等都限制著廢水處理工藝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而資源化處理則為企業開辟出另一條盈利渠道,也是其近幾年備受關注的主要原因之一。
國產膜將加速打通分鹽資源化技術到應用的“最后一公里”
杭州水處理中心從2000年就開始就開始將反滲透、納濾、電離子膜濃縮組合工藝應用于各高鹽水項目中陸續應用,達到了零排放,積累了豐富的工程經驗,涉獵范圍覆蓋冶煉廢水、氯化銨廢水、高氨氮廢水、稀土廢水及煤化工廢水等,達成多項“首個”成就。如,國內首個造紙廢水膜法處理項目,業主為金東紙業;國內首個萬噸級電鍍廢水資源化工程,業主為廣東清遠龍灣電鍍城;國內首個高鹽廢水零排放項目,業主為匯豐石化。
為展示膜分鹽技術在石化行業應用的優異性,吳雅琴重點提及了杭州水處理中心承接的國內石化行業首套含鹽廢水綜合利用裝置,即匯豐石化項目。據她介紹,該項目于2016年建成,能夠實現全場廢水零排放,并節約用水200萬噸,配套的雙極膜制酸、堿工藝還能回用工業純度硫酸鈉、氯化鈉等。項目以廠區反滲透濃水、循環水排污水及生產廢水的混合水作為來源,通過組合膜技術,蒸發、結晶方式達到淡水回用、污水零排放、鹽分質結晶的目的。
吳雅琴表示,當前國內廢水零排放中膜技術工藝普遍存在成本偏高的情況,且由于部分相關技術起步較晚,行業整體發展更多地依賴進口推動,導致了工業企業投資廢水零排的意愿不高。因此,杭州水處理中心從事的膜核心技術國產化工作,將從源頭大幅拉低投入成本,也將促進行業良性發展的重要路徑。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