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四五”危險廢物 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規劃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做好“十四五”期間工業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省有關部門編制了《安徽省“十四五”危險廢物 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規劃》。
“十三五”期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將工業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廢物的污染環境防治工作作為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內容。積極落實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要求,嚴禁洋垃圾入境,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建立健全固體廢物污染防控長效機制,持續開展“清廢行動”,嚴厲打擊固體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穩步提升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環境監管能力和環境風險防范能力,切實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健康,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十三五”期間,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全面落實國家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要求,建立了企業自查、市縣檢查、省級抽查的工作模式,提升了全省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水平。升級改造全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與國家信息系統數據互聯互通,初步實現危險廢物產生、貯存、轉移、利用處置閉環管理。
“十三五”期間,全省著力加強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建設。截至2020年底,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能力達到420萬噸/年(其中含鉛廢物利用能力約225萬噸/年),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約90萬噸/年(其中水泥窯協同處置能力53.5萬噸/年),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約4.6萬噸/年。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較“十二五”末增加約200萬噸/年,基本實現省內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類別全覆蓋。
“十三五”期間,全省危險廢物、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持續增加,部分類別廢物如飛灰、廢酸、廢鹽、磷石膏、污水處理污泥等利用處置能力不足,含汞、含砷等特殊類別廢物需依托外省處置。產廢單位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自行簡易不規范利用處置現象依然存在,跨省非法轉移、利用處置案件時有發生。危險廢物收集、轉運、利用處置體系不健全,特別是小微企業和社會源類危險廢物得不到及時收集、利用和處置。
到2025年,固體廢物污染防控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全省危險廢物、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基本落實,廢物產生強度持續下降,環境監管能力有效提升,處置能力與實際需求基本匹配,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案件多發態勢得到有效遏制,危險廢物環境風險防范能力顯著提升。培育一批環境友好、安全可靠、工藝先進、具有全國示范帶動作用的危險廢物、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企業。推動建設3-5個“無廢城市”。推動各市縣建立平戰結合的醫療廢物應急處置體系。
“十四五”期間,全省危險廢物集中處置項目(集中焚燒、填埋處置項目)應當納入本規劃(安徽省“十四五”危險廢物集中處置項目及重點推進危險廢物利用項目、工業固體廢物集中處置項目清單),未納入本規劃的危險廢物集中處置項目原則上不得審批建設。
各市要高度重視危險廢物、工業固體廢物“十四五”規劃實施工作,要結合本地實際編制本市規劃或實施方案,細化任務分工,制定年度目標和重點任務,明確責任部門,形成政府負責、部門聯動、企業主體、公眾參與的工作機制。
各市要做好與“雙招雙引”、循環經濟發展、國土空間等規劃的銜接,強力推進重點危險廢物、工業固體廢物集中處置項目,將集中處置設施納入城市基礎保障設施統籌建設,努力做好“鄰避”問題的防范與化解工作。
各市、各部門要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危險廢物、工業固體廢物政策、法規制度、實踐經驗、規劃進展成效等宣傳與交流活動。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宣傳普及危險廢物和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知識。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推進利用處置設施向公眾開放。加強對涉危險廢物重大環境案件查處情況的宣傳,形成強力震懾,營造良好氛圍。
各市應對規劃執行情況和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跟蹤評估,及時,上報本地區危險廢物和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情況。省生態環境廳將會同相關部門對本規劃目標、重點任務進展情況進行調度,分別在2023年、2025 年底,對本規劃執行情況進行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