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懸而未決的垃圾發電補貼或將迎來新風向。
在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圍繞項目支付、實地調研、地域性差異三大板塊,環境商會牽頭會員企業參與起草的《關于垃圾發電行業電價補貼的建議》擬通過全國人大代表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
另據媒體報道,在此份《建議》中,環境商會認為“制定分區域的補貼政策,或其他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向中西部不發達省份項目給予適度傾斜。”同時,垃圾焚燒項目補貼確權從中央下放至省級層面或由電網企業統籌管理,也將大幅減少新增項目獲補貼比例。
脫離“襁褓” 如何打破收益天花板
退還是不退?怎么退?對于垃圾發電行業而言,補貼退坡似乎成了必然之舉。
時間進入2020年,決策層出臺了多項文件,基本明確了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推進方向:就在1個月前,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有序推進新增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明確新增項目仍將繼續獲得國家補貼。存量與新增的分界線則擬定為2020年1月20日,這也斷絕了在建項目搶裝以納入存量項目的可能性。
按“以收定支”原則,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將繼續予以補貼支持,此前并網項目則為存量項目另行管理。垃圾焚燒運營的收入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由當地政府支付的垃圾處理服務費收入,以及垃圾焚燒發電上網帶來的上網電費收入。上網發電收入主要受到上網電量和上網電價兩方面因素影響。受區域影響,燃煤機組標桿電價每千瓦時通常在0.25—0.4元,除去省級電網負擔部分,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承擔0.15—0.3元。
基于垃圾發電項目的“重資產”屬性,獨特的公益價值決定了項目收益水平有明顯天花板。目前,補貼已成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的支柱性收入。我國垃圾焚燒項目大多采用可行性缺口補助模式開展,發電收入不足以補償成本的部分,由地方財政的垃圾處理費予以補貼。一般而言,垃圾發電項目投產周期為2—3年,項目大多是BOT或PPP等方式投資建設,社會資本參與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方與政府簽訂BOT協議時是按現行發電補貼政策進行測算。
2020年新增項目的補貼近10億
按照現行政策來看,噸發280千瓦時以下的部分統一按照0.65元/千瓦時的標桿電價進行銷售。其中補貼來自兩部分,一部分是各省級電網負擔的0.1元/度的省級補貼,另一部分來自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中的電價附加收入安排的支出。需要明確的是,受到熱議的補貼退坡指的是這0.15—0.3元部分的國補,而不是0.65元整體。
《通知》還指出,地方新增項目申請國補必須建立垃圾處理收費政策,預示未來居民垃圾處理付費將加速推進。但仍令業界有所顧慮的是,《通知》并未明確國家補貼的總規模,也未指出將有多少額度會用于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據光大證券估算,2020年垃圾焚燒行業將有13萬—15萬噸/日的新增并網規模。若按此測算,新增項目的補貼規模約9.8億元。
考慮到目前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較大,存量項目補貼缺口需時間消化,新核準項目增速將放緩。但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我國城鎮范圍已建和在建垃圾焚燒項目已達到700座左右。按照前述城鎮垃圾焚燒產能測算,2019年距“十三五”目標尚有10.1萬噸/日的距離。從當前形勢來看,焚燒在全國垃圾處理能力中占比矚目,各地仍在不斷加碼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建設。
經環保在線小編梳理18省市發布《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后發現,2018年-2030年18省擬新建744座焚燒廠,預期投資金額達3017億元。公開數據顯示,在已投運約400個垃圾焚燒項目中,約有205個已經或正在實施擴建工程,占比高達51%。另據國家政策焚燒占比50%的目標及城鎮化速度,預計2020年垃圾焚燒量達52萬噸/日。國信證券也預測,“十三五”期間,我國垃圾焚燒發電設備、工程及運營總市場規模將超過3105億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