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歷經波瀾變化的醫廢處理爆發出了驚人的成長力。
能否在后一公里遏制二次傳染,關鍵看醫療廢物處理的速度和手段。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截至5月9日,全國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為6119.3噸/天。相比疫情前增加了1216.5噸/天,增長近1/4。但在疫情期間,全國有22個市的醫療廢物處理超負荷運行,還有28個滿負荷運行或者接近滿負荷。因處理醫廢的焚燒爐欠缺,甚至水泥企業也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涉疫醫療廢物。
而在過去一段時間內,醫廢處置市場被資本看作是一個存量市場,市場化節奏趨緩。從能夠看到的公開盈利數據看,毛利率多集中在40—60%之間,凈利率有些可達30—40%。但與此同時,建設一個危廢集中處置中心,不但選址困難、資金投入大,而且審批和建設時間長,這讓許多致力于危廢處置的企業望而卻步。目前實際情況是醫療廢物處理行業整體市場集中度不高,企業活躍度不高。
在杭州錦江集團董事長王元珞看來,過去醫廢處理市場沒有大規模發展,是因為醫廢項目通常比較小,在省會城市,醫廢處置規模也只有每天幾十噸。一般性醫療廢物可以通過經必要改造和加強管理的集中式處理裝置安全處置。通常情況下,醫廢處置費用主要由醫療機構承擔,處置費從醫療機構的利潤中提取。收費標準相對固定,但處置成本卻是浮動的,定價和成本之間存在一定矛盾。
為化解行業壓力,監管層近期加緊部署,并為打造更加完善的醫廢處理體系定下了時間表:地市級以上城市,都要部署醫廢危廢處理中心。具體為在2020年底前每個地級以上城市至少建成1個符合要求的醫廢集中處置設施。同時到2022年6月全國所有的縣級市要達到對所有的醫療廢物科學有效安全處理的能力。
加之新修訂的《固廢法》加強了對醫療廢物特別是應對重大傳染病疫情過程中醫療廢物的管理,明確醫療廢物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管理。地方層面來看,湖北、廣東、四川等各省生態環境廳相繼印發文件,將確保醫廢應急處理能力之需放在了突出位置。面對大規模疫情的醫療廢物處置需要,則要以固定式集中處理設備為主,移動式設備為輔,讓二者協同發力。
誠如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日前曾表示,醫廢市場還將迎來新一輪平滑增長,帶動產業查缺補漏和整合提升。急需更新升級設備設施的醫廢處置行業定會迅速補齊短板再上新臺階。行業未來的機遇一方面來自包括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和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建設在內的新增板塊,另一方面來自于國家對醫廢處置重視程度的提高,以及提前布局的企業所擁有的先手優勢。而政策的出臺不僅利好地級市,更將促進縣級城市的醫廢處理逐漸步入正軌。
同時也存在重新洗牌的機會。據國金證券預測,2020年全國醫廢產量增幅預計將超過25%。到2023年,我國醫廢產生量將達到250萬噸。相應的醫廢處理市場規模或將接近109億元。目前我國共有806家從事醫療廢棄物處理相關業務的企業。而在過去近5個月時間里,累計成立37家相關企業。另據公開數據,下游上市的中堅力量如東江環保、潤邦股份、高能環境、雪浪環境、萬邦達、啟迪環境、威立雅等,合計處置全行業約10%的產廢量。
換言之,從小而散轉向“小而精”的醫廢處置行業,朝著智慧化和系統化持續發力的同時,產業鏈上的企業仍將面臨更多技術升級要求。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