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危廢處理關乎國民健康與生態安全,我國對危廢領域的重視度正在不斷提升,隨著環保政策趨嚴,危廢處理的要求正在提高。由于我國危廢處理產業起步晚,目前行業還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在2018年政策收緊的情勢下,危廢行業將持續高速發展。
加強危險廢物處理利用,是防范環境風險、維護人體健康的重要保障,是發展綠色經濟的必然要求。新的《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將危廢由原來的49類362種調整為46大類479種,包括工業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和其他危險廢物等。國家政策對于危廢行業的關注度不斷提高。
近年來,我國危險廢物產生量總體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根據環保部數據,2016年,我國危險廢物產生量多達5347萬噸,而危廢的產生量和處理量之間存在巨大缺口。中國產業信息網以全國環境統計公報數據為基礎,假設未來幾年危廢產生量仍保持過去十年復合增長率12%的增速,以此保守測算,預計到2020年危廢處置市場為613億元。
2017年環保督查開展得如火如荼,地方政府對環保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環保排放不達標的企業停產整改甚至關停成為常態;2018年政策仍在不斷加碼,新的《環境保護稅法》即將實施,環保稅的實施將進一步推動環保監管的日常化和規范化。隨著環保監管趨嚴,危險廢物產生量不斷增加,行業需求將進一步釋放。
可以看出,危廢產生量的與日俱增與供不應求的局面、政策收緊與市場剛需的雙重加持正在催生出巨大的市場空間。同時,借助稅收的強制性增強執法剛性、將企業污染環境的外部成本進行內部化,實現產業升級轉型,釋放環保處理球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由此看來,危廢產業現在乃至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都將處于快速發展的黃金期。
但就當前市場情況來看,實際產生量遠大于實際經營規模已成行業痛點。華夏時報報道稱,從處理量來看,目前我國危廢實際經營規模僅為1536萬噸,有效處理能力僅在15%左右。據統計,在已申報的危廢中,尚有超過60%得不到妥善處理。在危廢行業中,一方面,大部分危廢處理企業只能處理少數幾種甚至一兩種處理門檻相對較低的危廢,行業規模偏小,技術水平較低,低端產能過剩;另一方面,危廢市場缺少,對于技術門檻高、處置利用成本高的危廢處理供給不足,造成實際處理能力缺口巨大。
從市場的區域布局來看,各省市核準的危廢處理量與實際處理能力之間還有一定的差距,危廢處理設施從建設到投產時間周期較長,一般要兩年左右時間才能達產,同時,有些省份上報的處理量遠低于實際產生量,市場的實際處理能力仍然不盡人意。因此,在監管執法趨嚴、核準進一步規范化的情況下,市場需求有望加速釋放,而具備資源、項目經驗以及技術優勢的將成為行業的“香餑餑”。
環保部部長李干杰表示,下一步將借助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徹底摸清楚重點行業危險廢物的產生情況;建立環保信息公開平臺,要求企業公開危險廢物相關信息;確立涉危險廢物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的法律制度,將涉危險廢物企業環境違法信息計入社會誠信檔案,并向社會公開;建立健全統一監測監察執法體制,明確要求固體廢物產生單位一律納入排污許可。環保部接下來的一系列舉措無疑燃起了整個行業的期待和憧憬,規范化、制度化的發展趨勢將為促進行業的健康持久發展,危廢行業的春天即將來臨。
在環保板塊進入政策密集發布及市場高度關注期的背景下,危廢處理領域有望持續受益。在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看來,危廢領域正在迎來一場兼并重組的熱潮,危廢處理行業有望迎來量價齊升的時點。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