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 聯系人:
- 馮經理
- 電話:
- 021-60521817
- 手機:
- 13817140470
- 售后:
- 86-021-61107441
- 傳真:
- 86-021-64881400
- 地址:
- 上海市松江區漕河涇研展路455號B座
- 個性化:
- www.shjmsw.com
- 手機站:
- m.shjmsw.com
- 網址:
- www.shjmsw.com
掃一掃訪問手機商鋪
-
24
2009年
12月 -
據NIBS消息,高紹榮實驗室12月17日在《StemCells》雜志在線發表題為“GenerationofHistocompatibleAndrogeneticEmbryonicStemCellsUsingSpermatogenicCells”的研究論文。該論文證實不同階段生精細胞都能制備孤雄胚胎干細胞,是組織細胞替代治療的潛在干細胞來源之一。且不涉及毀壞正常受精胚胎,規避了胚胎干細胞研究應用中這一引人關注的倫理問題。趙慶國博士為本文的*作者,其它作者還有王瑊玏博士,技術員張郁和寇朝輝。高紹榮博【查看全文】
-
23
2009年
12月 -
在許多國家中,2009年甲型流感(H1N1)的zui初報道大多牽涉到兒童,特別是那些正在上學的兒童。根據本文作者提供的背景資料,有關的報告還表明,在目前的大流行中,那些年齡不足5歲的幼童有著很高的住院率。“AdvisoryCommitteeonImmunizationPractices目前還建議,嬰兒及那些年齡在9歲或以下的兒童需要接種2個劑量的H1N1疫苗,其間隔時間至少為21天(這是基于現有的人們對該年齡組使用的季節性三價流感疫苗的經驗所提出的建議)。”UniversityofMelbour【查看全文】
-
22
2009年
12月 -
美國科學家通過在家禽和豬身上進行試驗,發現了一類抗病毒蛋白——干擾素誘導跨膜蛋白家族,其中又以IFITM3蛋白尤其能夠對抗甲型流感病毒、西尼羅河病毒、登革熱病毒等多種病毒。科學家表示,這種蛋白或許可以幫助人類對抗流感病毒,也有助于流感疫苗的研發。相關研究發表在12月17日出版的《細胞》雜志上。哈佛大學醫學院的遺傳學家斯蒂芬·艾勒吉和同事在試驗中使用了RNA干涉技術(RNAi),系統性地關閉了某些基因,然后讓細胞暴露在流感病毒中。使用這種方法,他們發現,干擾素誘導跨膜蛋白能夠激發身體自身對抗病毒感【查看全文】
-
21
2009年
12月 -
來自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和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近期公布,大熊貓基因組測序研究項目完成,并繪制出大熊貓基因組精細圖。這是中國科學家*次全面系統地對大熊貓基因組進行測序研究。昨日Nature的頭條報道了這一研究成果,這是繼*個黃種人基因組后的又一生命科學的里程碑式貢獻,也是科學家*次全面掌握大熊貓的基因資源,對其在分子水平上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的基因組樣品是取自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動物“晶晶”。這一研究工作是*個使【查看全文】
-
21
2009年
12月 -
北京市政府12月17日發布消息說,經過長達7個月的科研攻關,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均證明,一種新的中藥可有效治療甲型H1N1流感。這種新藥被命名為“金花清感方”。“北京整合首都zui強的中西醫藥科技力量組成了科技攻關小組。”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趙靜說,由中國工程院兩位院士王永炎、李連達,120余位專家參與研究,采用通用的嚴謹的科研方法,從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兩方面,證實“金花清感方”治療甲流的有效性。基礎研究由中國3家機構組成,即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和北京工業大學生【查看全文】
-
18
2009年
12月 -
一個研究團隊12月14日公布研究成果稱,經常喝咖啡或茶可以顯著降低患Ⅱ型糖尿病的風險。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內科學文獻》上報告說,他們對18項涉及喝咖啡與患糖尿病關系的研究,以及7項涉及喝茶與患糖尿病關系的研究進行分析后發現,每天喝3杯至4杯咖啡或茶的人,患Ⅱ型糖尿病的風險比很少喝或不喝者低約25%。上述兩類研究共涉及70多萬人。Ⅱ型糖尿病的特點是人體自身能夠產生胰島素,但細胞無法對其作出反應,使胰島素的效果大打折扣。研究人員表示,由于他們分析的研究并未提供有關咖啡和茶對胰島素敏感產生影響的數據【查看全文】
-
17
2009年
12月 -
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能夠調節細胞凋亡機制的蛋白質,該新發現對癌癥的診斷和治療都將產生影響。此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分子癌癥研究》雜志的網絡版上。該項目研究人員、西安大略大學羅伯茲癌癥研究所的卡羅琳·席爾德-保爾特解釋道,鑒別出的蛋白質RanBPM可直接參與激活細胞凋亡。癌癥的主要特點之一是,細胞盡管在其遺傳物質中有缺陷,但細胞并不主動凋亡。換句話說,受損細胞不能確保會自殺,從而發展成癌癥。無法激活細胞凋亡也造成了癌癥治療的難點。由于這些細胞抵御死亡,因此也就無法用化療或放療方法引發DNA損傷來殺【查看全文】
-
16
2009年
12月 -
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今天表示,東南亞及東亞73種族群的基因體鑒定結果顯示,亞洲族群是由東南亞出發,南往北遷徙。這項研究成果也登上一期的“科學”雜志。據“中央社”報道,“中研院”院士陳垣崇的研究團隊,加入“人類基因體協會”轄下“泛亞洲”單核(上廾下甘)酸多型性合作組織的研究,比對亞洲73種族群的基因體DNA(脫氧核糖核酸)上的單核(上廾下甘)酸變異狀況,從中看出亞洲族群遷徙的情況。以往學界普遍主張,人類族群由北方和南方多重路線進入亞洲。但基因鑒定比對結果顯示,亞洲族群或語言分類,都和遺傳特征高度【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