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衛生及環保意識的逐漸增強,醫療廢物的環境無害化管理受到公眾的廣泛關注。中國醫療廢物管理出現了許多積極的變化,尤其是醫療事業比較發達的廣東。
作為廣東省的省會城市,廣州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水平也較高。該市集中焚燒處置點是1998年初投入使用采用“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的廣東生活環境無害化處理中心。現有3臺引進美國布朗公司技術的W-W型燃煤焚燒爐,每臺處理能力為12t/d,每天處理量可達24t。廣州市對醫療廢物整個處理過程(包括收集、運輸、焚燒)的監管由環保局負責,負責督促檢查轄區內醫療機構,環衛局具體負責檢查生活垃圾中是否混有醫療廢物。在國家和地方財政對購買處置設施給予一次性補助的基礎上,廣東省財政廳、衛生廳、物價局聯合制訂了每張病床2元/d的專項收費標準,確保了廢物處置單位的長期穩定營運。
此外,在今年10月20日,廣州市市府常務會審議通過了《廣州市醫療廢物管理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加強對醫療廢物監管的同時,提出醫療垃圾也要進行分類,從源頭減少醫療廢物的產生;并改變以往以床位計價的處置收費方式,以重量計價。與此同時,在醫療廢物處理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廣州正在選址,將建新的醫療垃圾焚燒廠。
醫療廢物屬于危險廢物,處理不當會對城市環境和市民健康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在省會城市如火如荼地進行醫廢治理的同時,為解決實際處理需求增加的問題,11月20日獲悉,設置在黃江的東莞市醫療廢物處理中心一期工程將增設一條10噸/日備用焚燒生產,目前正在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12月1日前,公眾可采取向公示指定地址發送信函、電子郵件、電話及傳真等方式,發表對工程建設及環評工作的意見和看法。
據了解,東莞市醫療廢物處理中心一期工程在黃江鎮、常平鎮和樟木頭鎮交界處的黃江鎮刁朗村簕竹嶺,于2010年建成并投入試運行,原有一期工程批準醫療廢物焚燒處理量為20噸/日,年處理總量約為7300噸(年運行365天)。
根據環評公告,該項目現擬增加備用線一條,處理能力約為10噸/日。本次增加備用線后,焚燒系統為一用一備,備用線是在原有生產線故障、需要檢修時啟用,焚燒廢物年處理總量不增加,污染物排放總量亦不增加。
事實上,東莞黃江擬日增10噸醫療廢物處理能力并非其醫廢治理的孤例,早在今年8月末,就有消息稱,東莞市政府公開征求對《東莞市醫療廢物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的意見,其中明確要求,應當對醫療廢物進行登記,資料保存時間為3年。
《規定》明確,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讓、買賣醫療廢物,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采取有效的職業衛生防護措施,為從事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的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每年組織一次健康檢查,其中對直接接觸醫療廢物人員每半年組織一次;必要時,對有關人員進行免疫接種,防止其健康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