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秦皇島馬拉松已結束數月,經由大型媒體實況轉播后的全民運動盛宴,也帶動了河北省秦皇島市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在全國各地間“走紅”,這里面當然也有當地的城市管理者的功勞。
“早晨出門五點半,晚上回家看不見”,為了保持城市整潔的環境,我們的城市管理工作者,尤其是市政道路維護者們二十年如一日地修橋補路、清運垃圾。
然而,真正抓好城市管理不是單靠“臨時抱佛腳”就能解決問題。據不完全統計,秦皇島市有建筑垃圾近萬噸,有的地方竟堆起了高十多米、長幾十米的“建筑垃圾圍墻”。就在今年10月,秦皇島海港區城管局針對當前市區內一些單位和個人擅自運輸、傾倒渣土、建筑垃圾,嚴重影響市容市貌的現象,開展了渣土專項整治行動。行動開展以來,共出動執法力量70余人次,查獲違法運輸渣土、建筑垃圾4起,違法傾倒建筑垃圾8起,規范處置渣土及建筑垃圾超過2500噸。
秦皇島海港區整治建筑“亂象”并非無來由的。事實上,7月3日,在邯鄲召開的河北省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工作座談會上就以提到,到2015年,包括秦皇島在內的四市將建成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項目,全省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年處理能力將達到300萬噸,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將達到20%以上。
為實現全省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20%以上,秦皇島下大力解決“建筑垃圾圍城”問題,由疏通角度入手,從三個方面進行分解難解“方程”。
填海:建設海上游園
對于建筑垃圾處理,秦皇島市并沒有明確規定,也沒有設置建筑垃圾傾倒點,這就造成了多數建筑垃圾被“偷運”出城,堆放在城鄉接合部。對于建筑垃圾的處理,天津、大連等城市都使用建筑垃圾填海建造島嶼予以解決,而目前建筑垃圾填海技術已經成熟,秦皇島市也可以嘗試將建筑垃圾從建筑工地拉到碼頭,再用專門的船只運送到指定的海域點,加固外圍,筑起島嶼。然后將這樣的人造島進行綠化、美化、亮化,形成一座或多座海上游園。
如果實施填海方案,按照《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記載:“海上有仙山,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在海上可以建造三座島嶼,這三座島分別以“蓬萊”“方丈”“瀛洲”命名,島建成海市蜃樓的模樣,成為三個旅游景點,使之成為旅客休閑、旅游的好去處,增加經濟和社會效益。
造山:建設山體公園
利用建筑垃圾造山,這在我國歷史上早已出現了。北京的景山就是明朝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用拆除元代宮殿的建筑垃圾和挖掘故宮護城河的泥土堆起的一座“人造山”。清乾隆年間,景山上又建起了五座亭子。現在景山公園已成為北京的游覽勝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非常明顯。除此之外,唐山市也用建筑垃圾建起了幾十米高的人造山。
秦皇島市可以將北部青山作為背景,在海港區、開發區的北部選幾個合適的地點,或將采石挖空的山體作回填修補,將建筑垃圾直接運到這幾個地點,造幾座人造垃圾山。然后在其上鋪蓋土壤,種植觀賞樹,栽種草坪,鋪設山間石板路,建筑仿古亭子,使其成為供市民游玩的新景點,使秦皇島市北部山區景色層次疊加。
粉碎:硬化農村道路
建筑垃圾的粉碎,在現代條件下已經完全可以解決。將大塊的建筑垃圾由大型粉碎機粉碎成茶碗大小或更小一些的“顆粒”,用這種“顆粒”去硬化農村的土路,可以為農村解決交通不便的問題,為解決“三農”問題加把力。目前,農村土路很多,對這種“顆粒”的需求量很大,如果在秦皇島市進行推廣,“顆粒”或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目前,秦皇島市已經建起一座建筑粉碎廠,隨著它的生產能力不斷擴大,這項造福于民的項目,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填海、造山、粉碎,以上三項工程互不干擾、互不連帶,可以一起進行,也可以兩項并做,還可以單獨實施。
無論是填海、造山還是粉碎,都必須有資金做保障。可以多條腿走路,多種辦法并舉。有的可以全部由企業出資,如造一座露出海面幾百平方米的小島,島上建設一個新的景點,前期運送建筑垃圾的費用和后期的綠化投入可以由企業承擔,景點的收入由政府詳細調研后進行分配。有的可以由政府、企業共同投資,如建設一個小型的、免費的山體公園,政府和需要外運建設垃圾的房地產開發商可以共同出資解決經費問題。
再有,“三項工程”實施的管理問題,前兩項都可以由企業去完成,收益由政府與企業分成,但硬化農村道路項目,必須由各村自行分清責任、細化管理。
有了政策扶持,有了經費資金,有了明確的管理,“建筑垃圾圍城”這一困擾秦皇島多年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有了海上游園、山體公園和一條條硬化的道路,秦皇島城區南北也會出現新的景觀,為我們的城市增添新的亮點,為解決“三農”問題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