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5日召開的2014年中國氣體清潔能源發展與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簡稱“高層論壇”)上,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王禹民公開表示,加快發展氣體清潔能源,將成為推動我國能源轉型的重要方向。
王禹民指出,根據BP能源統計,在2013年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30.1%,石油占32.9%,天然氣占23.7%,非化石能源占13.3%,石油和天然氣是主體能源,石油消費高于天然氣。王禹民表示,根據有關研究機構預測,由于天然氣的清潔性、便利性,以及目前頁巖氣、煤層氣、致密氣等非常規天然氣的快速發展和分布式能源的廣泛應用,未來天然氣消費量將可能超過石油,成為世界大主體能源。
在高層論壇上,中石化總地質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永生介紹,所謂氣體能源主要包括常規天然氣、頁巖氣、煤層氣、天然氣水合物、煤制甲烷等。根據新一輪油氣資源評價和全國油氣資源動態評價(2013年),我國氣體清潔能源地質資源量為335.72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量91.71萬億立方米。根據每年消費4100億立方米(消費水平比目前翻一番)測算,我國天然氣資源可供開采200年以上。因此,天然氣資源開發程度低,發展前景遠大。
“根據有關測算分析,2020年我國天然氣的消費量可能比2015年增長一倍,達到4100億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2%左右,成為未來我國能源革命的重要引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在高層論壇上指出。
“中國的頁巖氣開發進度處于中游”
無獨有偶,近日,大的管理咨詢者埃森哲發布《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發:可行性、地點選擇及進程速度》(簡稱《進程速度》)報告。
《進程速度》提出,影響一個區域頁巖油氣資源開發程度的主要因素有8項:潛在資源規模、支持性財政政策、地質條件、土地的可用性和可作業性、非傳統油氣資源服務行業、石油和天然氣輸送網絡、來自傳統油氣和其它資源領域的競爭、熟練的勞動力隊伍。
據上述八項因素,埃森哲比較了阿根廷的內烏肯、中國的四川、澳大利亞的庫珀、波蘭的波羅的海、俄羅斯的西西伯利亞、英國的鮑蘭德、墨西哥的布爾戈斯、南非的卡魯、沙特的南加瓦爾9個盆地區塊的非常油氣資源開發進展。
“考慮到中國的地形特征、人口密度和水資源短缺,其面臨的大挑戰無疑是土地可用性和可作業性。所以中國需要努力改造相關技術,使其適應當地的地質特點。”埃森哲清潔能源部主管Melissa介紹,從范圍來看,中國的頁巖氣開發進度處于中游。
她進而介紹道,“在我們比較研究的九大盆地中,中國的頁巖氣開發進度處于中游,主要的問題是技術環節。阿根廷的垂直氣井氣流是不錯的,但中國的條件要差一些,甚至俄羅斯也比中國的條件要好。中國的地質條件這么困難,可能會拖慢中國開發頁巖氣的進程,中國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研發適應中國地質條件的技術。一旦技術問題解決了,其他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同時,一方面因中國打井數量少,還未形成規模效益,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因中國與美國有著不同的地質環境條件。誠如美國的EagleFord區塊,現在一口井的平均成本為600萬美元,中國能做到比它高一倍就不錯了,但事實上有時甚至還要高兩倍。
事實上,美國EagleFord區塊初期的開發成本也很高,后來才逐步降下來。此外,鉆井本身的速度也稍有改善,現在美國打一口井的時間從50天降到20天,時間節約一半以上,這是學習曲線發揮作用的結果。中國在打井的數量上還沒有達到這樣的水平,學習曲線還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
因此,她建議中國打井的數量應翻番,一開始是一年一兩千口井,后期有大幅度的躍升,比如說2018年打通1萬口,如此,2020年4萬口井的目標才能實現。
民營油服享千億蛋糕
如今,我國能源格局調整正在下一盤大棋。繼光伏、風電等新型清潔能源獲得國家政策支持后,頁巖氣日前再獲政策傾斜。
中國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頁巖氣產業政策》(簡稱《政策》),提出將頁巖氣開發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加大對頁巖氣勘探開發等的財政扶持力度。
“市場之前曾普遍預期頁巖氣新政出臺將等到頁巖氣第三次區塊招標即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的時候,此次政策出臺進程大大加快,超出了我們的預料之外。”對于《政策》提前出臺,業內人士劉芷冰直言。
此外,對民營油服企業而言,《政策》出臺的重大意義在于,頁巖氣市場化機制的確立。《政策》明確鼓勵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多元投資主體投資頁巖氣勘探開發;鼓勵各種投資主體進入頁巖氣銷售市場,逐步形成以頁巖氣開采企業、銷售企業及城鎮燃氣經營企業等多種主體并存的市場格局。與此同時,頁巖氣出廠價格實行市場定價。
但學者楊紹輝則認為,隨著我國能源格局的重新調整,其料民營油服企業相比國有油服企業的市場半徑將成倍放大。
“主要是以頁巖氣為代表的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要求以更低成本生產,民營油服自身技術研發和創新優勢更適用非常規對工程技術服務的需求。”楊紹輝稱。
此前,國研中心在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交的“383”改革方案中也表示,石油工業領域的壟斷格局有望被打破,以形成成品油定價新機制、放寬非常規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準入為突破口,推進石油天然氣行業的改革。
2012年我國頁巖氣產量為3000萬立方米。據中國報告大廳的數據統計,預計2013年頁巖氣產量可達到2億立方米,但這與我國“十二五”規劃的目標65億立方相差甚遠。
升格戰略新興產業,“此次產業政策提出將頁巖氣產業列入戰略新興產業,是國家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顯示出國家對頁巖氣發展的決心和信心。”劉芷冰表示。
按照國務院文件定義,所謂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指“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產業”。
《政策》特別提到,依據《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按頁巖氣開發利用量,對頁巖氣生產企業直接進行補貼;鼓勵地方財政根據情況對頁巖氣生產企業進行補貼,補貼額度由地方財政自行確定;對頁巖氣開采企業減免礦產資源補償費、礦權使用費,研究出臺資源稅、增值稅、所得稅等稅收激勵政策。
對此,劉芷冰表示,補貼政策與之前出臺的政策基本保持一致,并進行了補充。《政策》強調,加大對頁巖氣勘探開發等的財政扶持力度;對頁巖氣開采企業減免礦產資源補償費、礦權使用費,研究出臺資源稅、增值稅、所得稅等稅收激勵政策;頁巖氣勘探開發等鼓勵類項目項下進口的國內不能生產的自用設備(包括隨設備進口的技術),按現行有關規定免征關稅。
與《政策》出臺前后呼應的是,“383改革方案”中也明確指出,放寬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市場準入,完善礦權出讓和轉讓制度,將頁巖油等非常規油氣資源作為獨立礦種,納入礦權管理,加速相關資源的勘探開發。
“我們認為,十二五我國天然氣會迎來大發展的時期,非常規氣開采將進入蓬勃發展期。在高油價背景下,常規油氣增長緩慢,非常規油氣取得突破。特別是,非常規油氣中的專有設備生產商將成為大受益者。”劉芷冰稱。
不過,業內分析師章誠則認為,頁巖氣升格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后,必將帶來投資規模的持續增長,民營油服及設備將迎來“黃金十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