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將出臺 細分行業全面開花
水污染防治將開鑼
“清潔水行動計劃”啟動漸行漸近。有關渠道獲悉,《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有望于近期出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是“向污染宣戰”的“三大戰役”之一,今年年初的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承諾將在今年實施這一行動計劃。
根據國家環保部發布的《201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3年,我國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浙閩片河流、西北諸河和西南諸河等流域的國控斷面中,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為71.7%、19.3%和9.0%,水環境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近年來,我國現代化和工業化進程不斷提速,廢水排放總量也呈現持續增長態勢。2001—2012年,我國廢水排放總量從2001年的433億噸增長到2012年的685億噸,12年間增加了252億噸,平均每年多排放了21億噸廢水,平均年復合增長率約4.3%。
日趨嚴重的水環境問題,已經引起了我國政府的重視。據相關媒體報道,為了治理水污染問題,我國《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全面實施。為配合該計劃,國家擬將節水作為約束性目標,納入到對各級政府的考核之中,并醞釀對高耗水產品開征消費稅。
據業內人士透露,制定“水十條”的思路主要是“抓兩頭、帶中間”:一頭是抓好飲用水水源地等水質比較好的水體水質,保證水質不下降、不退化;另一頭是針對已經嚴重污染的劣V類水體,尤其是影響群眾多、公眾關注度高的黑臭水體,下決心治理好,大幅減少甚至消滅掉。通過這兩頭來帶動中間一般水體的水污染防治。
受益股有望全面開花
環保部透露,“水十條”總投資預計超過2萬億元。業內分析預測,“水十條”出臺后,從消滅劣類水角度出發,近年來已逐步開始的市政污水提標改造將得到進一步強化。若僅考慮重點地區污水廠在3年內完成改造、單位投資按“十二五”規劃中平均約525元/噸進行估算,則年投資需求或達108億元。
分析人士表示,“水十條”出臺后,污泥處理、再生水利用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處理等細分領域將進入快速成長期。在政策利好支持下,細分領域或將迎來新一輪上漲周期。
,工業水處理領域。我國工業廢水重復利用率不足30%,國務院發布的《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要求到2015年,工業水重復利用率至少提高4.2個百分點。隨著環保事件催化及標準趨嚴,工業廢水治理有望成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核心。申銀萬國預測,假設大多數行業未來不再新建產能,預計未來5年改造市場投資額將達每年400億元,運營規模有望達到每年430億元至620億元。
第二,市政污水建設方面。隨著城鎮化進程加速,排水與污水處理建設至關重要。近年來,我國城市洪澇災害頻發,排污企業與污水處理企業出水水質不達標、污泥處置達標率低等現象屢見不鮮。而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的加速,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
業內預計全國城鎮污水設施改造需求約每天0.79億方,其中2014年至2018年年均改造投資有望達140億元。此外,隨水價改革有望落實,再生水設施新建有望加快,預計2014年至2015年投資將達213億元。
第三,膜技術方面。飲用水安全事故頻發,成就膜技術應用新藍海。據《“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行業(市政和工業均包括在內)將延續“十一五”期間的增長趨勢,2015年末,規劃的全國污水處理能力將達到20805萬立方米/日,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資金總量約為1351億元(包括新增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假設新增污水處理能力中使用膜技術的占比提升到20%,則市場空間為270億元,平均每年54億元。
第四,水質監測設備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根據業內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水質監測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水質監測設備的市場銷量12130套,共實現銷售收入總額約為19.80億元,同比增長21.32%。2013年,我國水質監測設備市場銷量大約在15769套,行業共實現銷售收入約為23.76億元。
整體來看,由于我國當前還沒有建成完善的水質監控體系,使得我國水質監測設備市場規模依然偏小。而根據《國家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項目實施方案2012-2014》,2013-2015年,我國將建設1.4萬個水資源監測點,實現對70%以上的取水許可水量、80%的重要水功能區等進行監測。據水利部相關官員表示,如果我國水資源監控體系得以建立,僅短期來看,我國水質監測設備市場規模就達到3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