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服務業春天即將來臨 面臨幾大問題需克服
2013-04-15 15:34:20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關鍵詞:環境服務業閱讀量:4515
導讀:hbzhan內容導讀:從困擾民眾的霧霾,到令人擔憂的地下水污染,環境話題受到的高度關注。針對環境污染給中國人帶來的危害,全國人大代表、永清環保董事長劉正軍曾在兩會上建議,國家應該完善污染者付費標準,同時要大力發展服務業,推進環境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hbzhan內容導讀:從困擾民眾的霧霾,到令人擔憂的地下水污染,環境話題受到的高度關注。針對環境污染給中國人帶來的危害,全國人大代表、永清環保董事長劉正軍曾在兩會上建議,國家應該完善污染者付費標準,同時要大力發展服務業,推進環境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十二五”節能環保規劃將環境服務業納入發展重點,規劃到2015年達到產值5000億元,年產值超過10億元的企業超過50家,環境服務業的春天即將來臨。
環境服務業不僅是環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環境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提供必要的基礎與保障,也是實現產業結構調整與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從和各國歷年數據看,環境服務業占GDP的比重越來越高,逐漸成為拉動GDP增長的動力之一。當前,我國環境污染形勢依然嚴峻,城鎮化力度加大;上環境服務貿易自由化趨勢明顯,環境服務潛在需求強烈和巨大。
環境服務業包括環境技術服務、環境咨詢服務、環境監測服務、污染設施運營管理、廢舊資源回收處理、環境貿易和金融服務。環境服務業的比重增大是環保產業走向成熟的標志。在發達國家的環境產業中,服務業務占比達到50%-60%。而我國的環保產業發展相對不夠成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服務業比重約為15%左右,且主要是以環保設施建設帶動的設備制造和工程服務為主。目前環境服務業的發展仍然在技術層面和宏觀政策層面面臨著諸多挑戰。
我國環境服務業起步較晚、發展較快。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從事環境服務業的主體是各科研設計單位,主要內容以開發、設計等技術性服務為主。上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環境立法不斷完善,環境執法不斷嚴格,以及市場化的逐步推進,環境服務業的主要內容也從單一的技術服務向決策、管理、金融、工程總承包、運營服務等綜合、的智力型服務發展,結構性調整明顯加快。
據中國環保產業協會估計,2010年末,我國環境服務業年收入總額約1500億元,環境服務業在環境產業中的比重約為15%,從業單位約1.2萬家,從業人數約270萬人。
但與平均水平相比,中國環境服務業產值占環境產業產值的比重還較低,同時總體技術水平偏低,表現為設計制造水平較低,產品標準化欠缺以及自主開發能力較弱等方面。
在技術層面,主要面臨以下三個問題:
,付費問題。如何將大量的環境需求轉化為有人付費的產業需求是環境服務業發展的個技術難題。地方政府作為重要的責任主體,是環境服務的大采購商,如果地方政府無法借助財政力量購買環境服務,那合同環境服務的開展必將受到嚴峻挑戰。財政部鼓勵支持地方財政在工程設備之外,直接采購環境服務無疑將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從長遠看,環境稅的征收將是地方環境產業穩定的資金來源,而在國外,物業稅則是地方環境采購的重要來源。
第二,服務標準問題。隨著服務范圍的不斷拓寬,服務標準缺失現象愈發嚴重。如果沒有明確的評價標準就無法衡量產業服務的價值,因此制定具體規范標準,量化服務前端后端的價值變化,再以此為基礎計算支付價格,既有助于幫助甲方明確計費問題,又可在技術層面進一步推動產業的規范化發展,建議中央及地方政府盡快出臺相關規范標準。
第三,技術集成問題。目前,我國的大部分市場性的環境服務公司致力于污水處理廠或垃圾發電廠等單一的廠站發展,在綜合處理多種服務的經驗上有很大的欠缺,缺乏應對綜合性環境事務的能力。大部分公司均沒有在綜合服務市場上經過真正的磨練,集成能力亟待提高,這也是制約我國環境服務業發展的重大難題之一。
技術難題之外,在宏觀政策層面上,我國環境服務業的發展同樣面臨著兩大問題:
首先,外部化問題。環境服務業直接面向環境效果,外部化,也就是鼓勵有第三方提供環境服務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環保部的文件中亦強調了服務外部化,排污企業若一年內無法達到相關標準,則要求由第三方進行經營;同時,對于過于復雜的問題,也要求由第三方經營,這在一定程度上為環境服務的外部化提供了保障。
其次,法制化問題。環境產業是一個政策拉動型產業,政策的出臺直接關乎其發展的方向。付費問題的解決需要相關財稅政策的出臺,作為激活環境服務業的關鍵,商業模式的發展更需要相關標準的發布。合同環境服務是環境責任主體通過合同、契約的方式向一個專門提供環境服務的主體采購一個明確的環境服務并且以環境效果進行取費。如同BOT模式的出現開創了污水處理業發展的新天地一樣,合同環境服務的出現也將成為環境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帶來深遠影響。因而建議環保部盡快出臺合同環境服務的管理辦法,就像2004年,當時的建設部出臺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一樣,明確責任界定、監管方案及付費體系,規范合同類型、甲乙方關系、為經濟合同提供法律的依據。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