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生態環境及自然資源多樣性復雜,局部特定類型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控制,環境質量總體有所好轉。地方政府生態環境工作重點在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一是統籌城市發展與固體廢物管理,大力推進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推進全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無廢城市”建設。實現源頭減量,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總量趨零增長。加快探索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工業固體廢物減量化路徑,“一行一策”制定清潔生產改造提升計劃。二是全方位推行綠色生產和綠色生活方式,發揮減污降碳協同效應。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回收循環利用體系,結合廢舊產品設備價值特征,分類實施規范化回收利用,實現生產、使用、更新、淘汰、回收利用產業鏈循環。
傳統生態環境領域仍是財政性投資支出的重點。從吉林省2023年中央及省市各級財政性資金的使用情況來看,按照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用于生態環境投資超過170.16億元(以下項目所有數據僅統計公開總額,不包括系數報價類項目),生態環境類項目總計2137個。
在水環境方面,推進水資源生態保護治理和整體改善,加強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規模化,實施供水工程聯網并網擴網,規范開展小型供水工程標準化改造。全年供水類項目234個,總額超過196245萬元,業務涵蓋供水工程新建擴建勘測設計施工,供水設施建設升級改造,取水泵站設備采購,飲水安全一體化,供水維修養護。全年供水排水管網及雨污分流類項目413個,總額超過421764萬元,業務涵蓋供排水管網及輸水渠工程的新建及改擴建,管網提升改造、提質增效、養護維護、管網積水點排查、管網漏損治理、管網修復與混錯接改造;污水雨水管網工程新建,雨污分流設計維修改造。加強江河和湖泊水資源生態保護治理,完善大江大河防洪減災體系,河道流域治理類項目289個,總額超過206572萬元,服務內容包括流域綜合治理、黑臭水體治理、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工程、水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及提升,水生態景觀工程,防洪清淤疏浚工程,水系連通,水毀修復工程勘察設計,水文監測系統建設。污水處理類項目256個,總額超過237394萬元,業務涵蓋城鎮污水治理項目勘察、設計、改擴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改造,中水回用,尾水濕地凈化,地下水污染防治,智慧水務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市政污泥無害化處置水平,加快補齊處置能力不足地區缺口,開展污泥減量化工程,逐步壓減填埋規模。加強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全年節水類項目25個,總額超過17348萬元,主要是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的建設與施工監理,高效節水改造。
推進林草河湖濕地一體化保護、修復、發展、治理,推進后備林地資源修復培育,加強草原濕地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加快退化草原植被和土壤恢復,全年水土保持、土壤修復、生態修復類項目796個,項目支出超過491859萬元,業務涵蓋侵蝕溝治理,濕地保護與恢復,林草濕生態連通;黑土地保護綜合整治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土壤改良,鹽堿地綜合利用項目勘測、設計及清查;綠化養護,恢復工程建設和監理,海綿城市改造提升工程;廢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受損棄置地治理及生態修復恢復。
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置能力建設,有效管控農業面源污染。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實現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末端處理設施基本建成,健全畜禽糞污“收儲運”體系。全年垃圾處理類項目22個,總額超過18760萬元,業務涵蓋生活垃圾的分類、轉運處理綜合服務,城市環衛設施提升,生活垃圾填埋場改造,促進農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開展秸稈加工、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
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是地方工作重點,突出秸稈禁燒管控,統籌推進燃煤污染、工業污染和移動源污染治理,推動各地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和鋼鐵超低排放改造,推進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治理。大氣治理類項目2個,總額超過9745萬元,主要為超低排放改造服務。
綜合環境服務類項目77個,總額超過93594萬元,業務涵蓋村鎮人居環境整治,老舊小區基礎設施改造與環境能力提升等。
強化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供應保障,開發利用清潔能源,推進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發電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構建多元開發的電力供應體系。新能源與節能降耗類項目23個,總額超過8315萬元,業務涵蓋光伏發電、熱電清潔供熱、工業余熱利用。
地方的環境能源服務需求,一是推動新污染物治理,持續開展化學物質環境信息統計調查,重點推進新污染物監測評估,加大新污染物監管執法,加快啟動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新污染物管理試點。二是圍繞適應氣候變化,對開氣候變化與生態建設、經濟發展的統籌協同,提升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實施了中部黑土地保護、東部天然林保護、西部河湖連通工程,全面實施藍天、碧水、青山、黑土地、草原濕地“五大保衛戰”,優化城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提升農村基礎設施適應能力。
原標題:環境商會|2024年2月環境產業分析簡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