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省生態環境廳工作部署安排,截至3月6日,省洞庭湖中心與省監測中心聯合開展的全省水生態監測能力建設調研工作已初步完成。
為支撐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推進湖南省“三水”統籌,強化全省水生態監測能力,按照省生態環境廳黨組《關于集中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行動方案》的大調研工作要求,湖南省洞庭湖生態
環境監測中心聯合湖南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組成4個調研組,于3月2日—3月6日期間,奔赴全省14個駐市(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調研其水生態監測技術力量、實驗設備配置、工作開展情況等,并通過座談就水生態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進一步工作開展模式進行交流探討。
長沙、株洲、湘潭、益陽和永州中心建設進度相對較快
“一開始沒什么頭緒,但聽到省廳將會派省洞庭湖中心的專家定點指導幫扶,大家心里就有了底氣。”湖南省株洲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在調研時說,株洲中心在2022年新成立了土環境監測科,目前已具備基本生態監測能力,將逐步轉變過去所有樣品送往洞庭湖中心分析的工作模式,獨立開展水生生物監測。
“萬事開頭難,自己做了相關工作后更加佩服省洞庭湖中心的堅持。”在調研湖南省長沙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時,該中心副主任講到。目前,長沙監測中心、湘潭監測中心已有多名工作人員通過了水生態監測與現場采樣的持證上崗考試,實驗室改造和設備采購也都在緊鑼密鼓推進中。
湖南省益陽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設備相對先進,點位、采樣流程相對完備,但技術上急需支持,相關領導高度重視此次調研,希望能向洞庭湖中心“取經”,日后上門提供幫扶;湖南省永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實驗室設備較為完善,中心副主任在帶調研組參觀實驗室及采樣點位時說:“我們環保監測人就要勁往一處使,集中力量干大事”,表達了做好生態監測能力建設的決心。
多數中心正努力破解難題
湖南省衡陽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對于生態監測的探索起步較早,擁有一定經驗,但因人員流動性大、水質監測任務量大等問題出現人員“斷代”情況,目前,正在積極提升能力,籌備水生態監測工作。
岳陽、常德、婁底和邵陽監測中心已設置成立生態科,與土壤等科室聯合辦公,并有一定數量在編人員具備水生生物持證上崗證,但因場地限制、編制數量少、資質不全、缺乏專項經費等困難建設進度稍慢;郴州監測中心也存在上述困難,但人員相對穩定,并計劃于今年招聘一名生態學人才,推進相關工作。
懷化、湘西和張家界監測中心能力相對薄弱,且正計劃搬入新辦公場所,人力有限,目前仍處于前期摸索階段,尚未建設生態科,相關領導都表示需要大力度幫扶,并協助其建設生物實驗室及人員招聘。
“缺乏專業人才和專項經費,工作經驗積累不足,相關設備尚未完全到位,希望省洞庭湖中心上門指導……”這句話成為了此次調研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話。面對這些困難,全省14個駐市(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在反饋問題的同時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充分體現了湖南省生態環境監測系統的強大生命力、意志力和執行力。
本次調研旨在“摸情況、補短板、促提升”,經過深入的實地考察,對各市(州)水生態監測技術力量情況有了充分的了解,對存在困難和下一步工作開展模式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將為進一步構建全省水生態監測網絡體系,推進水生態監測工作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目前,洞庭湖中心正加緊編制調研報告。
原標題:全省水生態監測能力大揭秘!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