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順利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30年前不增加,達到峰值后逐漸減少的碳達峰目標,2021年10月24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我國為實現碳達峰目標的一系列行動自此拉開帷幕。截止目前。已有多個省市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了更加具體可行的碳達峰實施方案。
2022年7月8日,《江西省碳達峰實施方案》印發,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8.3%,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國家下達指標,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國家確定的江西省目標值,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江西省將圍繞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循環經濟降碳行動、科技創新引領行動、固碳增匯強基行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碳達峰試點示范行動共十項行動扎實推進碳達峰目標實現。
8月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發布《吉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7.7%,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任務,為2030年前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確保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
其中,吉林省強調將大力發展新能源,制定能源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立足吉林省能源稟賦,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提升能源安全底線保障能力,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落實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強化能耗強度約束性指標管控,有效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把節能降碳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等。
8月22日,為推動海南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海南省制定發布《海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海南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與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碳排放強度得到合理控制,為實現碳達峰目標打牢基礎。到2030年,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基本形成,清潔能源島建設不斷深化,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政策體系不斷健全。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力爭提高至54%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具體而言,海南省將開展建設安全高效清潔能源島、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特色產業體系、推進綠色宜居型城鄉建設、構建低碳化海島交通系統、鞏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強化低碳科技創新支撐力、創建高水平綠色低碳社會、開拓國際交流合作新模式一系列行動,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建設、重點園區低碳循環發展、零碳示范區域創建引領、熱帶海島綠色建筑探索、禁售燃油汽車壘土筑基、海洋藍碳生態系統建設、全面深入實施全省禁塑等工程。
9月14日,天津市碳達峰實施方案出爐!提出到202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國家下達指標;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1.7%以上,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到203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大幅下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6%以上,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天津市將開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節能降碳增效、工業領域碳達峰、城鄉建設碳達峰、交通運輸綠色低碳、碳匯能力鞏固提升、循環經濟助力降碳、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綠色低碳全民行動、試點有序推動碳達峰行動等共十項行動,天津還將加強京津冀區域交流合作,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開展國際綠色經貿合作、深化參與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等,通過對外合作加快實現碳達峰。
10月2日,《江蘇省碳達峰實施方案》印發,目標到202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8%,林木覆蓋率達到24.1%,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到203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持續大幅下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9000萬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林木覆蓋率持續提升。
江蘇省將碳達峰貫穿于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深入開展低碳社會全民創建、工業領域達峰、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節能增效水平提升、城鄉建設領域達峰、交通運輸低碳發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各地區有序達峰等“碳達峰八大專項行動”。
10月13日,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方案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4.4%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確保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北京將從7方面28項措施書寫“雙碳”新篇。即深化落實城市功能定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構建綠色低碳經濟體系;持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動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加強改革創新,健全法規政策標準保障體系;創新區域低碳合作機制,協同合力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實施保障等。
值得一提的是,首個跨省碳達峰方案《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碳達峰實施方案》于今年8月9日發布。該方案明確了總體要求,提出到2025年,在兩區一縣(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分別完成上級下達目標的基礎上,力爭示范區能耗強度較2020年降低15%左右、碳排放強度較2020年下降20%以上;到2030年前,整體率先實現碳達峰并穩步下降,為實現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該方案突破行政區劃,以地理臨近為范圍,實施重點片區集中引領行動。將水鄉客廳、青浦西岑科創中心、吳江高鐵科創新城、嘉善祥符蕩創新中心列為碳達峰工作重點片區,把綠色低碳理念和技術融入重點片區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全過程,大力探索減源、增匯、替代的近零碳路徑,一體打造長三角低碳零碳引領區和樣板間。
碳達峰不能一蹴而就,從中央到地方,更有許多行業和細分領域的碳達峰實施方案陸續出臺。相信在各個地方、各行各業的共同努力下,2030年前我們一定能實現碳達峰的目標。更多碳達峰實施方案,查看
#各地、各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陸續發布中 熱門話題,和環保在線一起關注碳達峰實施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