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團隊指出,PFAS化學物質,已經嚴重威脅到了飲用水的安全,尤其是對一些將雨水作為重要飲用水源的地區來說。據稱,雨水中越來越多地檢測出了PFAS化學物質,而這類物質在生活中還挺常見,并且這并非個例,或許連南極洲都不能例外。
也許很多人對PFAS還是比較陌生的,但是國家早早就開始重視這類化學物質超標問題了。
PFAS——per/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化合物,是一種合成有機氟化物總稱,其具有極其穩定的化學結構和獨特的化學特性,兼具防水性及防油性,所以是比較好用的化學物質之一。它還有一個別稱——“永久化學品”,可以看出這種物質一旦超標不僅會造成水污染或者土壤污染,更會進一步影響到健康安全。
如果不熟悉PFAS,環保人應該比較熟悉新污染物這個稱呼,PFAS也是被“認證”過的新污染物。新污染物,也就是具有生物毒性、環境持久性、生物累積性等特征,且現階段尚未被有效監管的一類物質,全球目前關注的新污染物超過20個大類,每個大類由成百上千種化學物質組成。像PFAS,就很符合上述提到的四個特性。
當然,全球并不是完全沒有監管措施。2009年起,PFOS(全氟辛烷磺酸及其衍生物)就被列入國際斯德哥爾摩公約,2020年7月起,PFOA 也已根據歐盟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法被禁止,并且PFHxS、C9-14 PFCA也都在劫難逃。2023年起,C9-14 PFCA及其鹽類和前體將在歐盟/歐洲經濟區受到限制,德國進一步對PFHxA、其鹽類和相關物質做了限制。
而中國,《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劑使用標準》(GB 9685-2016)中早就對紙盒類、塑料類和不粘鍋涂層等部分材料中的PFOA和PFOS提出了管控,同時還專門印發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測定》(GB 31604.35-2016)。2019年,《關于禁止生產、流通、使用和進出口林丹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公告》明確點名了PFOS及其鹽類。
不過,這些還遠遠不夠。現階段來看,除了要強化監管,保障環境安全和健康安全“雙管齊下”也很重要——①精準檢測PFAS;②飲用水安全。
PFAS檢測,目前普遍采用的是色譜技術和質譜技術的組合檢測方法,像同位素稀釋-陰離子交換固相萃取-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固相萃取富集-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等。參與的企業包括上海城市水資源,廣電計量、安捷倫、CTI華測檢測等等,全氟/多氟烷基物質檢測,逐步也會在新污染物受關注的基礎上獲得更大的市場需求。
飲用水安全,既然以此為開頭自然是極其重要的,如何保障飲用水在PFAS面前“全身而退”呢?源頭替代PFAS的努力還受制于成本和技術,在檢測能準確提供數據的基礎上,飲用水安全當然要有足夠的技術保障和應急保障——也就是PFAS如何去除的問題。
活性炭吸附、離子交換樹脂、納濾和反滲透,這幾個方法同樣適用于PFAS去除,其中膜過濾是公認的應對高難度廢水處理的“殺手锏”,也有研究明確顯示膜過濾對PFAS的去除有顯著效果。因為PFAS分子有效直徑為1nm左右,所有納濾膜和反滲透膜的針對性較強,其中RO膜去PFOS率在實驗數據中達到了99%以上。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