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3日,生態環境部召開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宣傳教育司司長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張志鋒、中國海警局新聞發言人劉德軍,向大家介紹我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狀況,并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張志鋒:尊敬的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能在“六五環境日”和“六八海洋日”接踵而至的6月,再次與各位新老朋友見面交流。首先,我謹代表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向大家一直以來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支持和幫助表示衷心感謝!
“十四五”時期是譜寫美麗中國建設新篇章、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新進步的重要五年,也是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去年以來,海洋司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化“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頂層設計,會同有關部門印發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規劃方案等,逐步明晰了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目前,“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各項重點工作起步順利:
一是一部法律修訂進入快車道。經過前期充分準備和研究論證,《海洋環境保護法》修訂已納入2022年全國人大立法計劃。現階段,正在由全國人大環資委牽頭組織起草法律修訂草案,生態環境部和各有關部門也在積極配合全國人大環資委做好相關工作。
二是一條工作主線上下貫通。今年1月,生態環境部會同多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以美麗海灣建設作為工作主線,在全國劃定283個海灣(灣區),“一灣一策”精準部署每個海灣的重點任務措施。11個沿海省(區、市)也都以不同形式印發了省級“十四五”規劃,因地制宜、梯次推進“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美麗海灣建設,國家、省、市、海灣上下貫通、分級治理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三是一個標志性戰役平穩起步。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和沿海地方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十四五”繼續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積極謀劃并合力推進渤海、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鄰近海域等三大重點海域的攻堅戰。當前,《攻堅戰行動方案》已經由多部門印發實施,8個相關沿海省(市)和“2+24”沿海城市均已行動起來;生態環境部也組織近百名專家成立駐點技術幫扶工作組,赴沿海地市一線送政策、送技術、送服務。
四是一個重要文件深入實施。生態環境部貫徹落實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成立專項技術幫扶組,細化工作舉措和工作方案,組織起草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試行辦法,統籌推進相關技術標準編制,指導督促沿海地方穩步推進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等各項工作。
五是兩個領域監管保障有效加強。今年年初以來,我們會同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實施《關于加強海水養殖生態環境監管的意見》,與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實施《全國海洋傾倒區規劃(2021-2025年)》,既進一步加強相關領域的海洋生態環境監管,又積極服務沿海地方“六穩”“六保”,助力海水養殖業等綠色高質量發展。
通過各方共同努力,2021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總體穩中趨好:一是海水水質整體持續向好,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占管轄海域面積的97.7%,同比上升0.9個百分點;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面積比例為81.3%,同比上升3.9個百分點;二是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總體改善,監測的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均處于健康或亞健康狀態,已基本消除“不健康”狀態;三是主要用海區域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在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的同時,也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盡管海洋生態保護工作取得明顯進展,但總體上治理成效還不穩固,局部海域生態環境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仍然需要加強。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和沿海地方,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陸海統籌、綜合治理,堅持穩中求進、攻堅克難,凝心聚力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十四五”各項任務,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今天的發布會,很高興再次邀請到中國海警局新聞發言人劉德軍先生出席。近年來,生態環境部與包括中國海警局在內的各有關部門持續深化協作,形成了守護碧海藍天、潔凈沙灘的有效合力。在此,也謹代表海洋司,向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表示衷心感謝!
我就先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劉友賓:下面請劉德軍先生介紹情況。
原標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逐步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