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深入開展各類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全力推動中央和省生態環保督察等“1+1+N”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向“0+0+N”轉變,即推進環境問題第一時間就地發現、解決,及時化解環境風險隱患,有力助推皖北“四化同步”,促進綠色高質量發展。
壓緊壓實生態環保責任。
一是堅持市委常委會的直接領導,“11+1”專項工作組,市縣鄉村分級負責、領導干部分工負責、各職能部門各負其責的體制機制,堅持誰分管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分級負責、一級對一級負責。二是建立健全各地各部門生態環保責任清單,不斷查漏補缺、補足短板,確保生態環保政策落實和各類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解決。三是加強人大行政執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嚴格實施生態環保專項效能考核,壓實“一把手”責任,促使各地各部門擔當作為。四是嚴格執法和溫情服務相結合,強化環境監管和治污幫扶,優化環境稅征收,不斷提升排污單位的環境守法意識和治污水平。
全面消除現有存量問題。
一是組建專班推進。成立由各行業主管部門業務骨干為成員的市、縣(區)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專班,按周調度,抓緊抓實中央和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大氣幫扶交辦問題等整改工作。二是強化過程管理。常態化開展“四不兩直”暗訪核查,通過看現場、測數據、查周邊、訪群眾等措施,確保現有“1+1”環境問題調查全面、整改到位、群眾滿意;對整改進展遲緩、標準不高等問題,及時通報、約談或召開現場警示會,分級分類報請督查考核辦、紀委監委、市分管領導督辦,按序時高質量推進整改。三是深入踐行“三嚴三實”“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工作要求,不斷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新一輪“三個以案”警示教育,堅決整肅“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問題,深挖問題根源,堅決打擊背后“保護傘”、整治整改工作亂象。四是嚴格驗收銷號。持續完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一單、一表、一照、一核“四個一”驗收銷號程序,落實“三堂會審”要求,確保所有問題改徹底、改到位、不反彈。
第一時間發現整改問題。
一是充分發揮鄉鎮環保工作站和環境監督長一線巡查作用,深入挖掘市長熱線等群眾環境信訪“金礦”,密切關注輿情中的生態環境信息。二是切實提高鄉鎮環保工作站和環境監督長主動作為意識,熟練掌握轄區內污染源和易發環境問題清單,常態化開展“九查九做”“掃黃滅紅”,確保能夠及時發現報送“97511”(即9類涉氣、7類涉水、5類涉土和噪聲、異味)生態環境問題。三是加強巡查監管和環境執法聯動,構建環境專項監督長信息化模塊,同時歸集各行業主管部門發現的問題,使縣級以上生態環境等行業主管部門第一時間知曉工作站和監督長報送的問題,及時依法查處并反饋結果。四是健全獎懲制度,堅持問題導向,主動公開整改進展接受社會監督。健全以正面激勵為主的引導機制,提高相關人員常態化巡查、報送問題的積極性。五是嚴格督查考核,按季度對各鄉鎮工作站和監督長運行成效進行評估,總結經驗做法,懲戒敷衍應對,促使工作站和監督長制度不斷“提質增效”。
提升發現解決問題能力。
一是分層級、分區域、分行業全面組織開展對各級黨委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工作站和環境專項監督長、各類排污單位的環保業務培訓,通過集中宣講、印發手冊、現場教學等形式,加強大氣、水、土壤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和污染防治技術的學習,告訴大家干什么,教會大家怎么干,幫大家干成功,匯聚發現解決問題合力。二是加強信息化手段在生態環保工作中的運用,綜合利用排污許可證、環評等監管手段和大氣污染防治系統、水環境質量在線監控數據以及環境執法數據,推進市、縣各級各部門數據共享,消除信息孤島和數據壁壘,研判環境問題發生趨勢,提高整改工作前瞻性、針對性、規律性。三是線上線下雙向發力,有效銜接信息化手段和日常環保業務工作,通過在線監測、視頻監控等方式提高日常環境監測、監管、執法效能。在有效收集土地、能耗、生態容量等要素數據的基礎上實現數據充分共享,為推進水、大氣生態補償、科學精準統計碳排放等奠定基礎,推進環境風險隱患源頭化解。
構建環保全民行動體系。
一是不斷加強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公眾號等新媒體和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以及標語、一封信、“小手拉大手”等形式深入宣傳,鞏固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社會共識。二是會同司法、工會、共青團、環保社團等志愿服務組織開展環保普法活動,推進生態環保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營造更加濃厚的“同呼吸、共奮斗、齊行動”氛圍。三是持續開展“全民參與·環保風暴”有獎舉報活動,加大對負面典型案例和首違免罰案例的公開力度,及時“以案釋法”,引導企業積極履行主體責任,構建生態環境保護社會共治格局。四是通過強化信息報送、加強工作匯報、邀請專家指導、爭取跟班學習等措施,更好更快反應基層聲音,爭取政策支持,確保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實落細。
原標題:亳州市深入開展各類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全力推動“1+1+N”向“0+0+N”轉變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