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污降碳”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新熱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提出了明確要求。宿遷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圍繞建設“江蘇生態大公園”,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以抓鐵有痕的勁頭,全力打造讓綠水青山充分展現金山銀山、充分體現的美麗江蘇宿遷樣板,努力讓“綠色低碳”成為宿遷發展新常態。
保護環境——筑牢美麗基底,擴充生態容量
聚焦“綠色低碳”,宿遷堅持原生態保護與優生態治理并進,突出“四法齊治”,全力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宿遷公眾生態環境滿意率已連續四年位居全省前列。
做好生態容量“加法”。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大力實施植樹造林等“增綠擴容”工程,持續推進河湖禁采等“生態修復”項目,洪澤湖、駱馬湖退漁禁捕工作扎實有效開展,宿遷市林木覆蓋率全省第三,自然濕地保護率蘇北五市位居第二。
做好問題整改“減法”。在開展耿車片區廢舊物資回收加工綜合整治等專項行動的同時,全力抓好中央和省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河湖“四亂”等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得到全面整治,鉛酸蓄電池等一批“兩高”項目被有序清退。
做好生態設施“乘法”。以雨污分流、垃圾分類等設施建設提升污染物收集水平,以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功能完善提升污染物處置能力,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建制鎮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做好污染治理“除法”。聚焦源頭減排,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已成功獲評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今年1——7月,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增幅全省第一,全市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100%。
宿遷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健全高位統籌、法治管控、智慧監管、市場調控“四項機制”,確保污染治理常態長效,讓一幅幅山水田園的美麗畫卷在西楚大地生動展現。
綠色發展——產業結構變“輕”,發展模式變“綠”
要實現“綠色低碳”,推動低碳生產是關鍵。宿遷精準發力,在調結構、轉方式上下功夫,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面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的通道,推動產業體系和自然生態系統和諧共生。
為此,宿遷創新把培育20條重點產業鏈作為加速新型工業化的關鍵一招,積極推進企業節能化改造、清潔化生產、循環化利用,推動產業綠色化、高端化、集群化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變“輕”、發展模式變“綠”,加快建設長三角先進制造業基地。
截至目前,宿遷20條重點產業鏈共有規模以上企業1646戶,較去年年底凈增74戶。此外,今年新增“三星級”以上上云企業165戶等,推動全市經濟結構實現從“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轉變。
同步調整優化的,還有宿遷能源資源結構、交通運輸方式等。到去年年底,全市單位GDP能耗較2015年下降16.66%;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30.3億度,占全社會發電量的29.9%;成功申報第二批省公交優先示范試點城市,綠色交通出行分擔率超過70%。
低碳生活——建設海綿城市,提升生活品質
按照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理念, 宿遷自2017年起,啟動省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對城市進行低碳改造,因地制宜推進海綿型城市水系統、園林綠地系統、城市道路系統、建筑小區系統“四大系統”建設,助力綠色生活。
低碳改造工作讓宿遷城市更生態宜居,宿遷試點區實現年徑流總量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大幅削減,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100%,在全面完成省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任務的同時,成功入圍全國首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宿遷正牢固樹立“主動”心態,強化“拼搶”意識,激發“進取”精神,爭當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低碳生活的行動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加快推進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努力將宿遷建設成為生態與經濟良性互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典范。
原標題:宿遷爭當“行動派” “綠色低碳”成新常態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