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賣錢了,這是真的。
央視財經報,“中國第一宗‘雨水交易’在長沙順利成交”。
湖南環保公司以每立方米0.7元的價格,對湖南物業公司集蓄的雨水資源進行收儲,然后以每立方米3.85元的價格轉讓給長沙環衛公司。中國水權交易所披露,本次交易成交水量1.2萬方,交易期限3年,成交日期2020年12月11日。

(圖片來源:中國水權交易所)
環保業內人士稱,這些小區管網收集的雨水,經過處理后達到國家雜用水水質標準,將被當地綠化環衛部門以低于自來水20%的價格購買,用于園林綠化、環衛清掃用水等。
長沙海綿城市生態產業技術聯盟秘書長稱,如果長沙市雨水資源處理和使用權交易能用好7萬m³的雨水收集池每一滴雨水,預計每年能節約70萬m³自來水。
雨水作為資源出售,進行使用權交易,將對正在進行的海綿城市建設產生多大的影響?
業內分析,海綿城市建設核心思想就是“雨污分離”,管網升級改造成為很多地方的重點工程。那么,在已經小有成績的“海綿化”背景下,這些來自小區、馬路、商業區等的雨水收儲回用自然要提上日程。
目前,海綿城市建設在“滲、滯、蓄、凈、用、排”理念下,一部分通過人工濕地、景觀湖這樣的方式引排,另一部分就是通過“蓄、凈、用”收儲,這部分很多基本采用的方式是就地消納。
如北京經開區,已經建成240個地塊類海綿城市項目,有河道建設蓄滯洪區,也有配備人工湖的,或者引導企業園區、居住區建設雨水花園、集雨池塘等。目前,經開區已實現了全區35%的面積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目標。
經開區稱,每年大約能收集雨水160萬m³,主要用于植被澆灌、補充景觀水。
由此可見,我國每年可收集的雨水資源不在少數,而本次長沙這宗“雨水交易”的成功則意味著,雨水生態價值市場化,似乎并不遠了。
同時,“雨水交易”都實現了,雨水收費或許也并非不可能。
雨水收費,這個概念的提出由來已久,美國就是個典型。就現在的情況來看,美國雨水收費集中在一些人口密度較大的城鎮中,雨水收費的地區也在不斷增加,2019年大約有1700多個了,涵蓋40個州。當然,相關法律法規也不是沒有爭議,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少了。
據悉,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市,獨戶住宅的雨水費從每月每戶1.6美元到36.045美元不等。
再如德國,截至2003年,已有60%的人口需要支付雨水費,收取標準為每年0.63-2歐元/平米不等。
從我國國情出發,“雨水費”其實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是“雨水稅”,跟資源稅、環保稅同出一理。從本質上來看,雨水也是污水,尤其是目前我國雨污分離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廣州大學海綿城市建設工程研究所所長就曾指出,“雨水費類似生活污水處理費,污水處理原來也是免費處理,后來才收費的”。
當然,“雨水費不在乎多少,更重要的是收費讓居民意識到雨水管理”,業內專家的觀點很多也集中于此。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