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城陽區“空氣微站+360度智能監控平臺”安裝調試完畢,預計2020年10月底正式啟用。“空氣質量監測微站除了監測PM10、PM2.5等主要污染物濃度,還可以監測溫度、濕度、風向、風速等氣象指標”,相關負責人如是稱。
2020年9月,彭山區環境空氣網格化監管項目正式啟動。截止10月23日,其中1個空氣微站建設完成。該微站將對周邊1公里范圍的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PM10、PM2.5六個污染參數展開不間斷的監測和數據記錄。
近兩年,空氣微站這個詞出現的頻率似乎越來越高了,那么,這到底是什么呢?
從名字上就能判斷,首先其體積小,其次也是空氣質量監測站的一種。而從上述案例上也能看出,這種空氣微站的功能很強大,且在不少地方有現成的市場。
確實如此,空氣微站應用融入了整個空氣監測網絡布局圖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數是通過擴散式或風散取樣,更多的是通過軟件技術去模擬污染形成的過程,強調趨勢。
這種新穎的空氣監測方式能夠與大型空氣監測站形成互補關系,充實整個“天羅地網”。
而關于空氣微站的建設,早幾年就開始了。
如2017年,成都就計劃完成120個網格化空氣微站的建設,實現10到15分鐘報送一次在線監測數據信息,快速發現并鎖定污染源。微站將與“超級站”相呼應,也能實現對重點區域的重點監控。
如2018年,湖北襄陽完成了180個空氣監測微站建設,重點對襄城余家湖工業園和高新區工業園進行了集中布點監控。微站能夠將周邊一公里范圍內的空氣質量每隔10分鐘反饋一次到大氣網格化動態監測系統上。
“以往,襄州區只有一個國控站,數據出現異常也不知道是哪里的問題,現在監測微站能直接對應上,找到污染源”,相關工作人員如是表述。
精準防控,有的放矢,以更精細化的手段實現對空氣污染源的全面管控。如果說國控站、省控站相當于“面”,那么微型站就相當于“點”,勾勒出了一個嚴密的監測網絡,這對于隨時掌控空氣質量情況,及時發展空氣污染問題有重要的作用。
時值“十三五”考核期,也正值“十四五”規劃期,空氣微站不僅在已獲得的藍天保衛戰成就上如星星之火,相信也會在未來成為空氣污染病灶被各個擊破的指南針。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