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4日, 東莞市生態環境局發布《東莞市環保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
規劃稱,為適應新形勢下的環境管理要求,加快推進“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建設,現對《東莞市環保產業發展規劃(2010-2025年)》進行修編。
修編后的《東莞市環保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目標為:
到2022年末,實現東莞市環保產業產值123億元,2019年-2021年全市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率達15%;年產值超億元企業達到6家以上;上市(含新三板)公司達到7家以上。
到2025年末,力爭實現東莞環保產業產值121億元,全市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率達到18以上;年產值超億元企業達到7家以上,并力爭培育出年產值超10億元的特大型環保骨干企業集團1家;上市(含新三板)公司達到8家以上。
而截至2018年,東莞市環保產業總產值為70.6億元,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5家,上市(含新三板)公司為5家。
規劃表示,東莞市由于企業數量眾多,所以環保治理市場需求巨大。而且,東莞市有強大的經濟實力、發達的制造業以及完整的產業鏈,完善的金融、科技等服務體系。
目前,東莞市環保產業面臨的短短問題就是產業偏少,難以形成品牌效應 ;環保技術人才短缺,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部分領域的有效供給嚴重不足,制約了社會經濟發展;工業固體廢物處理項目落地困難。
同時,規劃中也明確了重點領域,包括環境保護產品(裝備制造)、環境保護服務兩大板塊。
要求:
1、重點發展水污染重點行業工業廢水處理、城市污水提標改造及中水回用、農村污水處理及循環利用、新型高效膜分離等技術裝備;研發推廣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重金屬廢水污染防治、水體富營養化控制、新型生物脫氮、總磷達標排放等技術裝備,以及適合中小城鎮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和成套化設備;重點推廣膜處理、工業園區廢水集中處理、工業廢水深度處理及中水回用等技術裝備;大力推廣污水一體化生物處理裝置、帶式污泥濃縮壓濾一體機和螺旋柵渣壓濾機等。
2、研發推廣適用于南方高溫高濕環境的工業揮發性有機廢氣、惡臭氣體和餐飲油煙治理及凈化技術裝備;探索有機廢氣源頭控制方法,重點推廣沸石轉輪吸附濃縮、生物法、催化燃燒、蓄熱燃燒等有機廢氣末端治理及組合治理技術裝備;加快先進袋式除塵器、細微粉塵控制技術的示范應用。
3、大力配備與發展危廢焚燒處理裝備、重金屬類廢物回收處理裝備,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理成套設備、危險廢物焚燒殘渣、飛灰熔融裝備;大力培育發展污泥脫水干化、發酵、資源化等裝備;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裝備。
4、大力培育發展工業場地土壤污染修復技術與裝備、農田土壤污染修復技術裝備。
5、重點發展精確度高、可靠性強的智能化環境監測儀器設備。
6、重點發展袋式除塵器專用聚四氟乙烯濾料、碳纖維復合過濾材料、新型膜材料、高性能防滲材料、耐高溫防腐防磨材料等環保裝備用核心材料;吸聲或隔聲材料、生物濾料及填料、離子交換樹脂、高效活性炭等環境工程材料,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綠色包裝袋和包裝容器等綠色包裝材料等。
7、重點發展新型脫氮藥劑、有機合成高分子絮凝劑、微生物絮凝劑、水處理殺菌消毒劑、重金屬廢水處理藥劑等污水處理藥劑,機動車尾氣三效納米催化藥劑、煙氣脫硝催化劑、高性能脫硫劑、高效吸附劑等大氣污染治理藥劑,土壤修復劑、污染土壤原位穩定劑、異位固定劑等土壤污染修復藥劑等。
8、推進互聯網、物聯網和大數據等在環境服務領域的應用,加快培育環保產業服務新業態,提升環境綜合服務能力。
在擴充產業招商引資路徑方面,規劃表示,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發展機遇,在環保產業資金扶持、稅收優惠、用地支持、招商引資獎勵等方面系統出臺一批新政策,實施多種優惠政策疊加鼓勵招商引資的新模式。
同時,對重大環保項目,開辟審批“綠色通道”,造就一支工程技術、經營管理、資本運營人才和企業家隊伍。
就規劃布局而言,規劃中提到了環境保護產品(裝備制造)的“一區、二街道、三鎮”的環保裝備制造、產品發展空間布局,即:
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城街道、萬江街道;長安鎮、橫瀝鎮、塘廈鎮
以及環境保護服務業的“一區、二街道、七鎮”的環境保護服務業發展總體布局,即:
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城街道、東城街道;麻涌鎮、長安鎮、虎門鎮、沙田鎮、常平鎮、大朗鎮、中堂鎮
未來,各大環保項目也會受益,規劃中點名了要建立大灣區大型環保企業總部,創建粵港澳大灣區特大城市資源循環利用基地集成示范項目,并且強化環保產業智庫平臺——東莞理工學院生態環境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綠色供應鏈環境管理試點成果轉化平臺、東莞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創新中心、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土壤環境修復研究中心、全市水產業創新公共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