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早或晚,我們將進入“全民垃圾分類”時代。業內人士常說,環保政策催生了巨大的環保市場,進而帶動了“環保經濟”的發展。從“霧霾經濟”到“新能源經濟”,再到“秋冬經濟”,還有“分類經濟”,每一個都有跡可循。
尤其是垃圾分類推行以來,像智能分類垃圾桶、餐廚垃圾破碎機都是“被帶貨”對象。而且,垃圾分類帶動一批垃圾分揀員的市場需求,經常會有類似“垃圾分揀員成為高薪職業”“垃圾分揀員缺口很大”這樣的報道出現。
其實垃圾分揀員的工作并不是普遍都像外界傳言那樣“月薪過萬”,而且除了再生資源分揀的工作環境好一些,其他分揀都夠得上“臟活、累活”的標準了。
鑒于各種原因,成本高、工作累、分類難等等,一些企業就盯上了“人工智能機器人+分揀”這個選項。縱觀目前的環衛市場,機械化、智能化、數據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智慧環衛頻繁接觸“黑科技”,現在輪到垃圾分揀也不難理解。
雖然不能完全代替垃圾分類消費端的工作,但是輔助垃圾分類,提高效率還是有重要作用的。尤其是在垃圾分類推廣期和生活習慣的過渡期,垃圾分揀人工智能化能夠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其實早幾年就有了智能垃圾分揀設備和系統的出現,垃圾分揀機器人甚至出現在了日本這樣一個被稱為“分類模式變態”的垃圾分類范本國家。雖說,日本垃圾分類一直是被我們拿來當宣傳樣本的,但是東京Shitara Kousan廢物處理廠早已嘗試采用分揀機器人。
據了解,Shitara Kousan廠區內的分揀機器人對垃圾的識別率能達到8成以上,4臺機器人1天能處理2000噸左右的垃圾。不僅是日本,美國也需要垃圾分揀機器人。
據悉,田納西州一家光學分類設備生產商就盯上了垃圾分揀機器人這個業務。此前,其MAX-AI分揀機器人系統還在市場上引起了熱議。因為,集視覺系統、人工智能和分揀機器人為一體的MAX-AI分揀速度是人工的2倍左右,能同時做出多種分揀決定,且通過深度學習不斷強化分揀效率。
要說以分揀速度著稱的垃圾分揀機器人,美國科羅拉多州一家公司研發出了1分鐘分揀80件物品的定制機器人,來幫助其他企業完成垃圾分揀工作。據稱,這些垃圾分揀機器人內置機器學習軟件和圖像數據庫,視覺傳感器、分揀算法、吸盤、抓握臂......滿滿都是高科技。
不久前,科博會上也有垃圾分揀機器人亮相,并且現場進行了垃圾分揀演示。無論是塑料瓶、易拉罐、木塊、磚塊,還是混凝土或其他一些固體廢棄物,已經實現了快速識別,高速抓取,準確率和效率都在可見提升。
當然,還有芬蘭的ZenRobotics、MIT和耶魯大學的RoCycle等,垃圾分揀機器人作為投資對象,深受市場歡迎。而另一面,既然垃圾分揀機器人如此智能,還需要人工分類嗎?
首先,技術關——垃圾分揀機器人能識別的物品不能全覆蓋,且正確率還無法突破100%。
其次,成本關——曾有相關企業透露,研發垃圾分揀機器人的成本高達幾十萬到上百萬1臺,更何況售價。這意味著至少目前,不是哪兒都能用得起,或者愿意以如此高昂的成本用垃圾分揀機器人的。
后,機器雖好,還是要主動參與垃圾分類哦。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環境,人人有責。
關于垃圾分揀機器人,你有什么看法呢?歡迎下方留言與我互動,聊聊你居住的城市都有哪些垃圾分類高科技。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