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來自垃圾分類的靈魂拷問像陣風,其實拷著拷著你就習慣了。當然了,咱也阻擋不了網絡段子手“傷情感懷”、“直抒胸臆”,什么【要為垃圾分類逃離上海】啦,什么【潑個水咱都放進濕垃圾桶】啦,什么【喝奶茶吃幾顆珍珠放幾顆】啦。
說起來,前段時間總聽說“吃飯10分鐘,分類半小時”的新興人類又催生了一個新職業——代分類。聽說過代言、代駕、代停車,活久見又出現了代分類,這波操作幾乎將“分類經濟”自垃圾桶斷貨、餐廚垃圾破碎機爆賣之后又推上了一座高峰。
然而,高峰綿綿無絕期,代分類這個職業還沒開始走上自己發光發熱的康莊大道,轉眼“人類與機器人的較量”Part N+1回合就這么上演了。讓本編來給你理理思路:主流觀點之→有垃圾分類機器人?完美!
2017年,垃圾分類機器人進駐丹麥Holstebro、Lemvig、Skive和Struer,專業處理塑料和金屬垃圾;2019年,上海第二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需求,垃圾分類榜上有名。翻譯成大白話:不是說人工智能AI能跟人一樣嗎,來分類啊。
聽上去,好像是有那么點道理。畢竟,芬蘭ZenRobotics、日本FANUC、美國Rocycle & Max-AI等分類機器人小有成就,AI人工智能快速高效識別垃圾種類看起來不是難事。甚至,美國一家公司表示,對垃圾分類的準確率達到90%,未來還會更高。
還有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這么無聊、煩悶又危險、骯臟的工作,還是讓機器人來做吧。說吧,這句話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是不是都是這么想的,有垃圾分類的時間不如再吃一頓(吃貨的思想);來一把排位(游戲迷的思想);多看兩本書(學霸的思想)......
OK,你們都有理。不想洗衣服,發明了洗衣機;不想等太陽,發明了烘干機;不想吹電扇,發明了空調;不想走路,發明了汽車;不想啃水果,發明了榨汁機;不想做早飯,發明了早餐機......現在不想分類,打起了垃圾分類機器人的主意。
那么問題來了,號稱垃圾分類嚴苛程度“變態”級別的日本,為啥還要全民垃圾分類呢?
一切交給機器人,還需要定時定點投放,一三五、二四六,趕不上只能下周見,動不動就拿罰款1000萬日元來一波360度無死角的震懾嗎?這本編就要跟你好好討論一下了,全民垃圾分類,要玩兒就玩兒大的。
什么夠大?提升公眾全體生態環境素養,你覺得夠不夠大。沒錯,之前本編才剛剛看到過一篇這樣的社評,頗有感觸。新中國成立70年,吃的菜譜變了,穿的衣服變了,住的房子變了,周圍的交通變了;城市變了,家鄉也變了,但是是更美了嗎?
感覺生態環境素養就是個空泛的概念,但你細細品味何嘗不是聚少成多,量變引起質變。為什么日本還在將“變態”的垃圾分類進行到底,網上有這樣的一種觀點→儀式感、責任感、危機感。
發達國家并不是沒有經歷過垃圾圍城,并不是沒有因為忽略污染付出過慘痛的代價,而正是因為教訓夠深刻,才需要將“保護環境”這條鐵律銘刻在世世代代的記憶中。
扛起屬于自己的生態環境保護擔當,讓“人”成為環保主體,高科技產品成為“左右手”,不能輸的不只是垃圾分類,更是認知。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