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快遞和外賣,還在騎三輪車和電瓶車?以后恐怕是不行了。據報道,今年10月底之前,北京市準備通過使用合法規范的新能源汽車,逐步替換現有的快遞電動三輪車和外賣車輛。誰能保證這一措施今后不會推廣到全國呢。
國家扶持
其實說起來,諸如此類推廣新能源汽車的舉措,全國范圍推廣,可能性極大。為了鼓勵新能源汽車市場,國家層面可是沒少費心血,單就近期來看:
6月份,國家發改委聯合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共同發布《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 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表示要積極推動汽車更新消費,堅決破除乘用車消費障礙,同時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消費使用。
7月份,首屆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在海南舉辦。出席并指出,當前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新能源汽車產業正進入加速發展的新階段,不僅為各國經濟增長注入強勁新動能,也有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改善生態環境。
還有不得不說的補貼這個事兒。從2009年1月開始,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項目啟動以來,我國給予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支持已經整整10年有余。
有研究顯示,這10年里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影響占比高達54%。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10年的政策扶持,我國怕是很難成為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然而,還有不到半年的時間,新能源汽車補貼將面臨全面退坡的殘酷現實。“新能源車企的盈利本來就不高,補貼大幅退坡后,一些企業盈利難以保證,虧損成為大概率事件,這將是未來一段時期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大的不穩定因素之一。”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人士如是說。
羽翼漸豐
看到這里,大家也就明白了,為啥國家層面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消費使用。好不容易培育起來的經濟發展新動力,不能因為補貼退坡而功虧一簣。當然了,這也是我國政府加大綠色發展與創新發展的決心直觀的體現。
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不足1萬輛,到了2018年銷量高達125.6萬輛。今年上半年產銷量分別達61.4萬輛和61.7萬輛,同比增長48.5%和49.6%,保持穩步增長態勢。
用中汽中心首席專家、政研中心主任劉斌的話來說:“盡管‘彎道超車’的理想并不一定能實現,但至少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擺脫了傳統燃油車領域沒有核心技術、遠遠落后于人的現象,在某些領域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并不落后,甚至可以比肩世界一流水平。”
越來越多的事實透露出一個信號:“新能源汽車你已經是個日益成熟的產業了,可以自己獨立健康發展了。”所以接下來的發展中,新能源汽車將脫離“舒適區”,從過去的“野蠻生長”逐步回歸理性,以及回歸市場,接受經濟規律的挑戰。
近期動態
近期有幾個利好的消息,也足佐證走向市場化的新能源汽車,不會停滯不前,甚至可以簡單理解為,受益于政府對綠色生態環保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更加協調、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的愿景不是夢。
日前,北汽新能源斥資20.51億元打造的新能源汽車試驗中心正式啟用。試驗中心的驗證體系包含整車、關鍵系統、部件三個層級的驗證內容,全面覆蓋電池、電機、電控、智能網聯、輕量化、整車應用六大關鍵核心領域。
青島公交、比亞迪、青島福隆聯手打造的青島公交新能源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的經營范圍為“汽車銷售(不含低速電動車);汽車租賃;汽車配件與配套產品代理與銷售;車輛維修與保養;車輛售后及配套服務。”
富力集團(地產商)與華泰汽車集團宣布雙方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富力集團參股華泰汽車,攜手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雙方將攜手整合優勢資源,發展電動化、智能網聯及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將進的輕量化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應用于整車開發制造的全流程。
結語
新能源汽車領域越來越多的“標志性事件”誕生,是其加速變革并良性發展的證明。 那些低質、低續航、沒有技術含量的車企不得不逐漸退出市場,高品質、有口碑的新能源車企會成為市場的寵兒,將“馬太效應”上演得淋漓盡致。
后,潑一盆不算冷水的“冷水”。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還面臨補貼拖欠、研發體系向市場化轉型困難等后遺癥,在成本與經濟性競爭力方面與傳統燃油車相比仍舊存在差距,真正做到與燃油車分庭抗禮,還需要幾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