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動力蓄電池回收再利用的問題已迫在眉睫。公開資料顯示,動力電池的使用年限一般為5-8年,2018年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將進入規模化退役。而隨著《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的發布,以及更多上游車企的加入,動力電池回收產業正在逐漸步入正軌。
新能源汽車產量不斷擴大的同時,動力蓄電池的回收利用問題也正逐步凸顯。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以及使用年限的增加,未來三年內,全國累計報廢動力蓄電池將達12萬—20萬噸。具體來看,電動乘用車電池的有效壽命在5年左右,而電動商用車電池壽命則更短。這也意味著,早投入市場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已開始陸續進入退役期,從2018年起首輪大規模的動力電池報廢期即將到來。
動力蓄電池退役后,如處置不當,隨意丟棄,一方面會給社會帶來環境影響和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也會造成資源浪費。而從新能源汽車上退役的動力蓄電池依然存在能量殘余,可進一步應用在儲能、分布式光伏發電等其他領域。迄今,大部分動力蓄電池仍處服役階段,新能源車生產、電池生產企業之間未能建立有效的合作回收機制。但電池的回收工作作為新能源發展中的重要一環,也直接決定了是否能夠履行其“環保”的職責。
值此背景,工信部近日印發《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下文簡稱《規定》),明確提出對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實施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即電池生產企業、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梯次利用企業和再生利用企業在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各環節履行相應責任。也就是說,從8月1日開始,每一塊電池都將有的“身份證”。
搭建回收體系是動力電池回收過程中至關重要一環。《規定》明確回收服務網點應在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移交后,向汽車生產企業報送信息。汽車生產企業也要落實生產者責任,加快建設回收服務網點,各相關企業要履行責任,確保動力蓄電池有效回收利用。同時,細化了動力蓄電池全生命周期各階段主體溯源信息采集和上傳要求。對于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的利用,再生利用企業應在廢舊動力蓄電池接收入庫后30個工作日內上傳信息。
建立“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成為此次《規定》的重頭戲。具體舉措為,通過信息采集與管理等功能,實現動力蓄電池來源可查、去向可追、節點可控、責任可究,從而有效監管電池各環節責任主體的回收利用責任落實。也就是,有了電池編碼和溯源機制,誰生產、誰使用,所有過程都將一目了然。
而這或許有助于動力蓄電池回收走出不合理的“怪圈”。上述政策密集出臺,意味著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將進一步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逐步進入規范階段。自此,我國對新能源汽車運行的監測管理,特別是動力電池的監測與管理正式進入了國家監管程序。對此,業界分析普遍指出,相關企業應加大對廢舊動力鋰電池拆解、重組、測試和壽命預測等關鍵技術攻關力度,提高技術成熟度和安全性。
隨著上述政策持續加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利用有望根據適用場景依次展開。而在龐大的市場誘惑以及必須承擔的回收主體責任雙重作用下,車企和電池廠紛紛著手布局電池回收業務,加速跑馬圈地并綁定回收渠道。國內券商預測,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廢舊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擴大至52億元,2020年將達到近70億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