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可燃冰被業界稱為“未來能源”,開采難度雖大,但是我國試采成功意味著,技術和設備方面的優勢正在凸顯。在實現商業化的道路上,我國不斷突破的勘探、開采和監測技術,以及掌握核心工藝自主研發的設備都將是強勁助力。
技術和裝備形成產業鏈 可燃冰開采印國產標簽
眾所周知,2017年5月,我國神狐海域傳來試采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成功的消息,舉國沸騰。到目前為止,可燃冰累計產氣量已經近31萬立方米,堪稱歷史性的突破。而這種儲量豐富,使用清潔的綠色能源獲得廣泛關注,商業化未來可期。
不過,除了可燃冰商業化利用價值之外,可燃冰開采帶來的影響絕不止步于此。實際上,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們就開始陸續發現可燃冰,并且研究如何利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于可燃冰開采的重視也是有目共睹,可為什么大面積開采仍停留在理論上的可行?
因為可燃冰難開采。與可燃冰被譽為“未來能源”一樣,可燃冰開采也被公認是世界性難題。換句話說,開采的技術,開采的設備,開采的專業人員等缺一不可,更不要說在海底變幻莫測的條件下,稍有不慎就會失敗甚至產生安全隱患。
如今,我國順利進行了可燃冰開采,甚至在加速其商業化進程,這就意味著:可燃冰形成產業鏈的未來已經不遠了。在能源變革的同時,可燃冰試采成功也正在悄然影響著我國相關領域的裝備制造和各項技術的新一輪升級。
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不止是我國在可燃冰試采上取得的成就,還有我國自主研發的各類裝備,而這種突破還將繼續伴隨可燃冰開采商業化加快蛻變。2017年11月16日,國土資源部正式公開消息,國務院已經在11月3日正式批準可燃冰為中國第173個礦種。而將其列為新礦種的原因之一就是,推動勘查開采產業化,形成調查、勘探、開采技術和配套裝備線。
而提起可燃冰開采設備,引人矚目的莫過于在南海神狐海域試采可燃冰成功的“藍鯨一號”。其代表了當今世界海洋鉆井平臺設計建造的高水平,是先進的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一代,在設計過程中克服了諸多技術、項目、應用等難題。
在“藍鯨1號”服役階段,“藍鯨2號”也已經完成了試航,進入了后的調試階段。相比于“1號”,“2號”的性能得到了進一步改良和優化,海域作業水深突破3000米,大鉆井深度達到15240米。在深水鉆井平臺領域,我國完成了技術飛躍,實現了完全自主化制造。
其次還有可燃冰勘探領域的設備,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就例如我國南海海域發現了裸露的可燃冰,“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以及我國自主研發的拉曼光譜探針功不可沒。對于深海以及條件下的可燃冰探測來說,勘查設備的性能將直接決定結果,這也是為什么拉曼光譜探針被業內譽為“探海神針”。
另一個領域就是環境監測。可燃冰開采環境決定了,一個完整的立體環境監測網必不可少。這個網絡需要監測溫度、水壓以及甲烷濃度等數據,建立預警系統,這對海洋環境監測技術的要求頗高。但是我國克服了重重阻礙,終保障了可燃冰試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據悉,在試采的60天里,我國自主研發的防砂篩管、地震監測儀、電磁探測系統等設備。也就是說,我國可燃冰開采完全可以建立一條完整的技術和裝備產業鏈,配套裝備制造、管網建設、工程施工以及特殊情況下的勘探、運輸、應用等服務。
至此,可燃冰商業化開采雖然還存在一些難題待攻克,但是作為可燃冰開采“”,我國在相關技術和設備上的條件已經成熟。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