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我國風電產業補貼或將下調,不少人質疑,行業是否還有前進的動力,“平價上網”的未來究竟還有多遠?我國風電產業增速放緩,又有人質疑,行業還能否“脫胎換骨”,未來發展是否還能找準方向?
“強筋健骨”正當時 兩大契機助風電起飛
隨著能源轉型速度的加快,可再生能源收獲了更多的寵愛。風電產業作為重要的推動力量,無疑也受到了市場青睞。不過眾所周知,新能源產業目前對于國家和地方補貼的依賴性仍未消除,降本增效是擺在風電行業面前的一道難關。
面對能否實現“平價上網”的問題,業界普遍認為,風電行業發展已經走向成熟,擺脫補貼依賴是“快刀斬亂麻”。就目前風電產業的發展來看,國內市場一片大好,裝機容量和上網發電量持續攀升,電力消費結構也不斷得到優化。
而且,風電產業逐漸培育出了完善的產業鏈,堅定地提高研發和創新能力,在世界范圍內也獲得了不少合作機會。這是國內風電產業得到認可的表現,也直接證明我國風電事業走向市場化的基礎非常扎實,時機基本成熟,關鍵在于什么時間點是恰當的時機。
所以,業界人士直言,切斷風電補貼供應或許會再推產業一把,倒逼市場運轉,實現技術創新突破,攻克行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挑戰。“風電需要走出一條新的發展路子”,這樣的聲音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有力,而擺脫補貼正是將風電推向市場化的重要推手。
另外,對于風電增速放緩是否表示風電產業已近“黃昏”的問題。首先,增速放緩并不意味著增長停滯。截至2017年9月底,風電累計并網容量逾1.5億千瓦的數據不容小覷,同比增長仍在10%以上就是走勢依舊強勁的證明。其次,風電產業增速放緩意味著,下一個發展階段需要更科學的布局規劃,并且留給市場進行產業優化的緩沖地帶,以期實現可持續發展。
就風電本身而言,增速放緩不應該視作“衰落”的開始,而是“強筋健骨”的必然前提。也就是說,粗放式管理,野蠻式生長的時代終將過去,精細化作業更注重的是“質”和“效”。我國風電已經站在了優化轉型的十字路口,在增速放緩的契機下,激活新動能,挖掘新潛力會成為主基調。
那么,風電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究竟在哪?與光伏發電產業類似,分布式能源利用方式的崛起也給風電行業帶來了更多改變。分散式風電業務爆發就是一個信號,從市場空間、資本儲備和可用資源等方面來看,分散式風電“獨立門戶”的條件已經成熟,越來越多的資本涌入想要瓜分市場蛋糕的前景并不遙遠。
同時,“互聯網+”春風過境,風電產業也不免要跟潮而上。用大數據開道,以萬物互聯為突破口,將數字化和信息化融入風電行業新時代“基因”中,不失為增強核心競爭力的上上之選。在平臺化管理,軟件化操作,智能化解析的未來圖景中,風電產業終會融入“智慧環保”的全產業鏈中,學會“兩條腿走路”。
用什么支撐起風電產業的未來?用邁向新征程的決心,跳出“補貼依賴癥”的業態格局;用更嚴謹的姿態,迎接精細化管理的未來;用包容萬象的遠見,告別過去,擁抱“互聯網+”的時代。這就是市場化,給出的答案。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