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務行業發展狀況
水務行業循環化的產業鏈框架已形成,但多數環節丞待完善
我國水務行業的主體公司,以城市供水作為起點,逐步發展起來,然后才是污水、廢水處理,再接著完善水環境修復、水源地保護、回用水等環節,讓整個鏈條越來越完整起來。每個環節又會根據類型、目的的不同,不斷進行細分和深化發展,形成特色鮮明的子行業。這些主體公司以從事方向的不同,又分為工程、設備、耗材等方向。
在整個產業鏈中,還有諸如監測、管網建設等類型的公司,他們起著輔助作用,融在行業的各個環節中,為水務行業的基建、技術水平的提升,起著促進和推動作用。
目前我們所說的水務行業,主要還是指城市供水和污廢水處理這兩部分。目前,我國供水行業基本可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但污水處理行業起步稍晚,還有較多地方需要完善和提高。
近期利好水務市場的政策頻出,起到強拉動作用
政府支持力度,對環保行業的發展規模、發展速度的影響巨大,水務行業也不例外,近期的大型利好政策主要有以下一些:
1)2015年4月,“水十條”,即《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撬動數萬億水處理市場(環保部給出“十三五”的環保市場空間在17萬億,水務行業必然占據很大比重)。
2)2015年1月1日起,實施新環保法,即《環保法修訂案》,強化監管力度,對排污企業和監管部門,均做出強勢約束。
3)2015年6月10日,發布《環保稅》的征求意見稿,對各類水污染物的排放進行了稅收定價,讓水務行業進一步成為剛需。
4)2014年3月,《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發布,不僅增加城市環保基礎設施的需求,并打開農村環境治理這一新市場。
5)即將迎來的“十三五”,必然會對水務市場做出進一步的利好規劃。
6)其它2015年利好水務行業的政策,列于表中,包括各類利好水務市場的政策和一些新增標準,標準的新增、提標,都會帶來新的市場容量。
群眾民生意識提升,讓環保產業的發展不再孤單,水務行業收益
環保產業是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才會出現的產業。群眾在吃得飽以后,很自然就會關注到生活質量。而我國在取得令世界矚目的快速發展的同時,環境污染問題也赤裸裸的呈現在了群眾面前。
且飲水本身就是群眾的剛需,直接關乎群眾的個人利益,他們會對行業的發展起到監督作用,同時,能使用到的水是他們的強訴求。
特別在互聯網時代,群眾發聲渠道變多,力度也更大了,且政府財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于是,群眾有更強的意愿來維護自身的權益。群眾的支持與監管是環保產業發展中的關鍵一環,這將改變以往環保企業孤掌難鳴的局面,利好水務企業。
原標題:【圖】2016年我國水務市場運營狀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