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舉措加強汽車尾氣治理 消除霧霾重現藍天
近年來,我國很多地區經常遭遇霧霾天氣,嚴重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有關數據表明,汽車的尾氣污染是形成霧霾的罪魁禍首之一。如何加強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也引起了政府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
據悉,我國有兩億多輛機動車,已連續數年成為世界機動車產銷大國,機動車污染已成為我國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學煙霧污染的重要原因,機動車污染防治的緊迫性日益凸顯。2014年,全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2372.3萬輛和2349.2萬輛。與1980年相比,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增加了33倍,達到24577.2萬輛。
隨著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的不斷攀升,我國正大步邁進汽車社會,汽車進入了千家萬戶,成為老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汽車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隨著在汽車產業高速發展、汽車產量和保有量不斷增加的同時,汽車也帶來了大氣污染問題,即汽車尾氣污染。國家在“十二五規劃”中,重點明確了汽車節能減排工作,集合社會對PM2.5空氣質量的要求,在用車強制檢測與強制維護管理制度(即I/M制度)的推廣應用上,傳遞了加強治理大氣污染的堅定決心。
對于汽車尾氣治理,多位業內人士及國家政協委員都提出了相關建議。
協調推進“車、油、路”同步發展
目前,我國對汽車尾氣的治理,主要采取環保排放檢測,讓不達標的車輛送維修店修復,直到檢測合格才能取得環保標識。這樣做,不僅維修費用高且不透明,花費的時間長,機動車駕駛員有意見,還導致了機動車尾氣治理不徹底。
業內人士認為,環保部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僅要加強汽車和其他機動車尾氣排放檢測,也要切實加強對機動車生產、使用、淘汰等全過程環境監管,會同有關部門,從行業發展規劃、城市公共交通、清潔燃油供應等方面采取綜合措施,協調推進“車、油、路”同步發展,加強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
同時,要結合國外發達國家治理汽車尾氣的經驗,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治理汽車尾氣排放的方案,建立統一標準的汽車尾氣治理站,確保經過尾氣治理站治理后的車輛,一年或者兩萬公里內,尾氣排放穩定。其次,要建立統一檢測治理數據庫和汽車技術檔案,對嚴重超標排放的車輛進行強制修理,或強行淘汰報廢。
打造“車聯網”,提升監管能力
一些業內人士還認為,要改變目前以人工檢查為主的監管手段,利用機動車現有車載排放診斷系統,打造“車聯網”,提升監管能力。
以車載排放診斷系統為基礎的“車聯網”,能夠幫助環保部門實現科學監管。例如,環保部門通過“車聯網”,能夠在海量的機動車中篩選出尾氣排放超標高危車輛、車型和單位等,從而幫助執法人員有的放矢開展工作,減少盲目,實現監管;能夠準確查看維修保養記錄,了解到車輛尾氣超標排放的原因,杜絕出租尾氣凈化裝置等違法違規操作發生。
征收“霧霾稅”和“擁堵費”
全國政協委員、寶龍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健康在這次全國政協會議上的提案與霧霾相關,他提議“治理霧霾要從源頭入手,加強汽車尾氣的治理”。他提議征收“霧霾稅”和“擁堵費”,以治理機動車尾氣所產生的霧霾排放。
應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提高尾氣排放成本。他還提議研究對汽油加征“霧霾稅”,充分發揮成品油價格機制作用,以市場手段減少汽油消耗。
同時,研究在大城市試點征收擁堵費,在上下班高峰期以及市中心區域征收擁堵費,以減少同時上路汽車所產生的瞬間尾氣排放量的大幅上升。三是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除了加大研發支持外,政府在消費端更要加大對新能源汽車購買、上牌等的補貼力度和優惠舉措。
提升油品質量
中國人口14億,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機動車保有輛2.5億輛。美國人口3.19億,國土面積963萬平方公里,機動車保有量2.53億輛。為什么美國汽車尾氣污染沒有中國這般嚴重?
追根溯源,癥結并不完全在車上,滯后的燃油標準、低劣的燃油質量才是造成我國機動車污染排放的“罪魁禍首”。
“這不能怪車,中國的油品不好,就算是歐美高標準的車加上我們的油,一樣沒戲。”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說。
“我國油品質量是影響機動車尾氣排放的重要因素,當務之急的是應該把油品的質量改善上去”。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為此發出呼吁。
在我國,政府部門對于汽車尾氣排放造成的的環境污染問題一直都高度重視,也采取了眾多措施手段,如為推廣新能源電動汽車而出臺的新能源補貼政策等,然而就在政府部門為治理環境而加大投入的同時,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黃標車以及老舊車卻頂風作案,頻繁上路。甚至一些不法商家為鉆國家漏洞而進行新能源騙補行為。在這方面我們的政府部門就應該加大執法力度,畢竟治理環境是民眾所愿意看到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