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燒行業勢頭正猛 相關配套設施水平待提高
這一熱一冷未來還將持續嗎?
對此,有專家指出,一方面,垃圾焚燒還將繼續增長,但量的積累和質的提升同等重要,特別是垃圾焚燒排放新標準的正式實施對設施運營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填埋場作為不可或缺、不可替代資源,目前仍然是處理主流。但摸清剩余庫容、管理好利用好將成關鍵;同時,非規范填埋場的改造、治理污染、封場修復等也帶來了相關的市場機會。
據住建部環境衛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總工劉晶昊介紹,設施升級將是未來5年重要的內容。“中國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衛生填埋場、焚燒發電廠)建設與發展非常快,有一些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方面均有較大提升空間。有許多老舊填埋場需要維護和更新,以免污染周邊環境。有一些早期建設的焚燒廠需要升級或重置。”
焚燒設施建設仍在上升期
“十三五”期間生活垃圾工程建設市場投資空間在1000億元左右;不斷增長的生活垃圾焚燒能力,對設施運營、監管水平提出了挑戰。
“設施建設‘十二五’規劃基本完成目標。”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副理事長、住建部環境衛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徐文龍表示,根據《“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明確焚燒項目總規模為30.72萬噸/日。雖然到2015年底,全國焚燒總能力為23.3萬噸/日,但目前在建的工程規模還有10萬噸/日左右,基本完成了規劃建設規模。
規劃的完成和資本市場的高度興趣有著直接關系。垃圾焚燒設施建設運營已經成為各方資本追逐的細分領域之一,一個項目立項后常引起各方激烈“廝殺”。
未來5年,焚燒設施建設的市場空間還大嗎?對此,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認為,焚燒設施建設仍將保持增長態勢。“在‘十三五’期間生活垃圾的工程建設,大概的市場投資空間、建設空間是在1000億元左右。”
徐文龍認為,新建市場確實仍然有較大機會。目前,絕大部分城市和大部分縣城的生活垃圾能夠得到有效收集,并在焚燒發電廠和衛生填埋場進行無害化處理。但是垃圾處理設施仍然有缺口,新建設施仍然是當前和下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任務之一。“根據國家相關規劃,全國生活垃圾焚燒能力2020年將超過40萬噸/日,2025年可達50萬噸/日。屆時,我國焚燒設施需求將達到相對穩定狀態。”
量的積累在繼續,質的提升已然開始。今年1月1日起,全國所有新建、已運行的生活垃圾焚燒爐必須執行新《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14)(以下簡稱新標準)的污染物排放限值。新標準對常規污染物、二惡英類污染物較之前標準都有更為嚴格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