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環保部會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函,要求從現在起到今年3月31日,京津冀地級及以上城市試行統一重污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其中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滄州實施。
根據統一預警分級標準,預測空氣質量指數(AQI)日均值大于200且未達到別預警條件時,啟動藍色預警;預測AQI日均值大于200將持續2天及以上且未達到別預警條件時,啟動黃色預警;預測AQI日均值大于200將持續3天,且出現AQI日均值大于300的情況時,啟動橙色預警;預測AQI日均值大于200將持續4天及以上,且AQI日均值大于300將持續2天及以上時,或預測AQI日均值達到500并將持續1天及以上時,啟動紅色預警。
北京市環保局應急處副處長劉煒介紹,相比北京現行的重污染應急預案,統一預警標準大幅提高了橙色預警和紅色預警的啟動門檻,比如紅色預警,此前是滿足持續三天以上五級重度污染即可啟動,統一預警標準則要求出現四天及以上重度污染,而且必須滿足其中至少兩天為嚴重污染或者出現一天以上空氣質量爆表時,才能啟動紅色預警。
為了弄明白污染物濃度和空氣質量指數的關系,還請教了市環保監測中心的專家,當某一天的首要污染物為PM2.5時,其濃度與當天的AQI指數及空氣質量等級存在一定的對應關系。其中PM2.5濃度大于250微克/立方米時,AQI指數大于300,空氣質量達到六級嚴重污染;當PM2.5濃度達到500微克/立方米時,AQI指數達到高值500,此后即使濃度再高,指數不再上升。所以不少人形象地將AQI達到高值500的情況稱為“爆表”。
據了解,試行期間,發布橙色、黃色、藍色預警時,各地仍啟動現行預案對應的Ⅱ、Ⅲ、Ⅳ級響應措施;發布紅色預警時,對于中小學學校停課的措施由各地酌情實施,其他措施仍按現行預案I級響應措施執行。紅色預警一般應提前24小時向社會公開發布,并同步實施相應級別的強制性應急措施,對影響公眾出行和生活的措施,明確具體實施時間。對因工作不力、履職缺位等導致未能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的,將嚴肅處理、嚴格問責。
環保部表示,試行結束后,統一預警分級標準將擴大到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各地要按照污染物減排底線要求因地制宜制定應急減排措施,細化影響公眾生活的措施,全面修訂應急預案,不斷提高應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