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北京龍鳳嶺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
資料類型 | 文件 | 資料大小 | 0 |
下載次數 | 0 | 資料圖片 | 【點擊查看】 |
上 傳 人 | 默認 | 需要積分 | 0 |
關 鍵 詞 |
- 【資料簡介】
北京門頭溝區內礦藏豐富,其中以煤、石灰石儲量大、分布廣,并有近700年的開采歷史。經調查,截止到2004年底區內廢棄礦山133個,總占地面積866.65公頃,棄渣總量144190立方米。這些礦山企業大都分布在108、109國道兩側和名勝風景區沿線,大量煤矸石山和采石棄渣由于無人管理,天長日久經過風吹日曬雨淋,風化分解,形成沙土,大風吹過,揚塵四起,不僅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而且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堆放在山坡和溝道的大量煤矸石和采石棄渣,為泥石流和山洪的爆發提供了大量的物質條件,極易產生泥石流,給人們生命和財產構成很大的威脅;另一方面,光巖裸地散布于區內主要景點和交通要道沿線,形成山體之中的斑禿,影響了區內的景觀效果,給旅游業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多年無序開采,使得山體傷痕累累,遠遠望去就像人頭上長的“牛皮癬”一樣,讓人心痛。
作為首都的西部屏障,如何治理廢棄煤礦、采石場以及河道荒灘,以遏制風蝕危害,防治水土流失,實施生態修復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該項目于2005年開始進行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工程試驗示范,為改善生態環境,營造“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生態良好、人居和諧”的“新北京”,承辦“綠色奧運”作了有益的探討。
該項目采用的技術原理:項目將緊緊圍繞工程建設目標,通過結合重點工程建設,進行單項技術成果的直接應用,及成熟技術的組裝、配套與集成,解決工程中各項技術難題,建立具有高科技含量和示范價值的模式區,向周邊輻射推廣。并通過建立一定面積的試驗示范區,進行初步成果的中試、開展科學研究、積累基礎數據與資料,加快門頭溝區生態修復工程建設,為切實提高工程科技含量、確保工程質量提供技術保障。
該項目的關鍵技術創新點:試驗示范工程在治理中應用了雙向格柵、生態植被毯、植生基材噴附等技術,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提出的植物品種選擇和品種組合模式,為本地區大范圍公路邊坡、采石廠、矸石山的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提供了科學技術支撐,具有較突出的推廣應用價值,目前已達到國內水平。十種技術創新組合示范如下:①簡易植被恢復基材噴附;②掛雙向格柵+植被恢復基材噴附+生態植被毯;③掛三圍網+植被恢復基材噴附;④生態植被袋生態防護;⑤客土大苗造林;⑥漿砌石坡腳擋墻+攀緣植物垂直綠化;⑦生態植被毯鋪設;⑧生態灌漿+植被毯鋪設;⑨清淤土整地+撒播植物種子;⑩巖面容器苗垂直綠化。
該項目經過示范、輻射與推廣,能夠明顯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提升景觀效果,增添旅游亮點,增加旅游價值,擴大農民的收入,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同時還會減小或消除風沙、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生態災害,間接地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 凡本網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環保在線,轉載請必須注明環保在線,http://www.kindlingtouch.com。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企業發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遭投訴的,一律由發布企業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