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性種子在萌動過程中,胚釋放出來的赤霉素能誘導糊粉層細胞中α-基因的表達,引起α-生物合成,并分泌到胚乳中催化淀粉水解為糖。通過碘試法比色測定淀粉在酶催化反應過程中的消耗量,可以定量分析α-的活力。
二、材料、儀器設備及試劑
(一)材料:大麥、小麥種子
(二)儀器設備:1. 分光光度計;2. 恒溫箱;3. 水浴鍋;4. 移液管;5. 燒杯;6. 試管;7. 小瓶;8. 鑷子;9. 刀片。
(三)試劑:1. 1%次氯酸鈉溶液;2. 0.1%淀粉溶液;3. 2×10–5mol/L、2×10–6mol/L、2×10–7mol/L、2×10–8mol/L 赤霉素溶液;4. 10–3mol/L 醋酸緩沖液;5. I2-KI溶液。
三、實驗步驟
1. 選取大小一致、健康的大麥種子50粒,用刀片將每粒種子橫切成兩半,使成無胚的半粒和有胚的半粒,分別置于新配制的1%次氯酸鈉溶液中,消毒15min,取出用無菌水沖洗數次,備用。
2. 取小瓶6只編好號碼,按表(詳教材)加入各種溶液和材料,于25℃下培養24小時(進行振蕩培養,如無條件,則必須經常搖動小瓶)。
3. 活性分析:從每個小瓶中吸取培養液0.1mL,分別置于事先盛有1.9mL淀粉磷酸鹽的溶液中,搖勻,在30℃溫箱或水浴中保溫10min,然后加I2-KI溶液2mL,蒸餾水5mL,充分搖勻,于波長580nm下測定吸光度,以蒸餾水為空白校正儀器零點。讀數,從標準曲線查得淀粉含量,以被分解的淀粉量作為的活性。
4. 以不同淀粉濃度(0~7μg/L)或淀粉量(0~100μg)及其吸光度繪制標準曲線。
四、結果計算
1. 第1瓶為淀粉的原始量(X)。
2. 第2~6瓶分別為反應后淀粉的剩余量(Y)。
3. 淀粉水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