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顆粒性抗原(細菌、螺旋體、紅細胞等)與相應的抗體血清混合后,在電解質參與下,經過一定時間,抗原抗體凝聚成肉眼可見的凝集塊,這種現象稱為凝集反應。血清中的抗體稱為凝集素(Agglutinin),抗原稱為凝集原(Agglutinogen)。
細菌或其他凝集原都帶有相同的電荷(陰電荷),在懸液中相互排斥而呈均勻的分散狀態。抗原與抗體相遇后,由于抗原和抗體分子表面存在著相互對應的化學基團,因而發生特異性結合,成為抗原抗體復合物。由于抗原與抗體結合,降低了抗原分子間的靜電排斥力,抗原表面的親水基團減少,由親水狀態變為疏水狀態,此時已有凝集的趨向,在電解質(如生理鹽水)參與下,由于離子的作用,中和了抗原抗體復合物外面的大部分電荷,使之失去了彼此間的靜電排斥力,分子間相互吸引,凝集成大的絮片或顆粒。出現了肉眼可見的凝集反應。
一般細菌凝集均為菌體凝集(O凝集),抗原凝集呈顆粒狀。有鞭毛的細菌如果在制備抗原時鞭毛未被破壞(鞭毛抗原在56℃時即被破壞),則反應出現鞭毛凝集(H凝集),鞭毛凝集時呈絮狀凝塊。
二、玻片凝集反應
玻片凝集反應一般用于未知細菌的定性,所以又稱為定性凝集反應。實踐中常用于新分離的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的鑒定和分型。反過來,也可用已知的細菌抗原去鑒定未知抗體,如雞白痢沙門氏菌病的清群就是采用已知雞白痢菌抗原去檢測雞白痢抗體。
(一)材料與試劑
載玻片、已知抗血清、待測細菌等。
(二)操作方法
取潔凈載玻片一張,用鉑金耳釣取已知診斷血清1滴置于載玻片一端,另端置生理鹽水1滴做對照。然后用鉑金耳釣取被檢細菌少許,置生理鹽水滴中研磨混勻,再將鉑金耳滅菌后冷卻,釣取被檢菌少許置于血清滴中研磨混勻。
(三)結果判定
在1min~3min內,血清滴出現明顯可見的凝集塊,液體變為透明,鹽水對照滴仍均勻混濁,即為凝集反應陽性,說明被檢菌與已知診斷血清是相對應的。注意如環境溫度過低,則可將玻片背面與手背輕輕摩擦或在酒精燈火焰上空拖幾次,以提高反應溫度,促進結果出現。
三、平板凝集反應
(一)材料與試劑
以布氏桿菌病平板凝集反應為例。
1.玻璃板、刻度吸管等。
2.布氏桿菌平板凝集抗原、布氏桿菌標準陽性血清。
(二)操作方法
1.取潔凈玻板一塊,用玻璃鉛筆劃成方格,并注明待檢血清號碼。
2.取0.2ml吸管分別吸取0.08ml、0.04ml、0.02ml和0.01ml各放入一方格內。大規模檢驗時,可只做2個血清量,大動物用0.04ml和0.02ml,中小動物用0.08ml和0.04ml。每檢一個樣品需換一只吸管。
3.每格內加布氏桿菌平板凝集抗原0.03ml,滴在血清附近,而不要與血清接觸。用牙簽(或火柴桿)自血清量zui小的一格起,將血清與抗原混勻,每份血清用一根牙簽。
4.混合完畢,將玻板置凝集反應箱上均勻加溫或采用別的辦法適當加溫,使溫度達到30℃左右。3min~5min內記錄結果。
(三)結果判定
++++:出現大的凝集塊,液體*清亮透明,即100%凝集。
+++ :有明顯的凝集片,液體幾乎*透明,即75%凝集。
++ :有可見的凝集片,液體不甚透明,即50%凝集。
+ :液體混濁,有小的顆粒狀物,即25%的凝集。
- :液體均勻混濁,即不凝集。
以出現++凝集的血清zui高稀釋倍數作為該份血清的凝集價。大動物(牛、馬、駱駝等)以0.02ml出現凝集價判為布氏桿菌病血清陽性,0.04ml出現凝集價判為可疑。中小動物(豬、山羊、綿羊等)以0.04ml出現凝集價判為該份血清為布氏桿菌病陽性血清,0.08ml出現凝集價判為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