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火電廠脫硫脫硝設備方式基本介紹
(1)燃燒前脫硫技術:是煤炭脫硫,運用物理、化學或生物方法,由于成本較高、投資大,企業并不積極。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發展,提出了從源頭上控制SO2的洗煤方法和整體煤氣聯合循環技術(IGCC)。在20世紀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技術被開發,煤炭的氣化,燃燒輪機通過氣體燃燒驅動發電。其技術成熟、熱效率高,98%的硫可以在煤中脫掉,并且可以回收CO2,固體渣產生較少,可以大規模地進行生產。脫硫脫硝設備在發達國家80%~90%的煤炭已經采用了燃燒前脫硫,能夠增強資源利用率并且減少煤中硫的含量。
(2)燃燒中脫硫是燃燒與脫硫同步進行的一種脫硫技術,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夠降低硫排放,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鍋爐的熱燃效率。火電廠多采用循環流化床脫硫技術。在床內加入具有一定粒度的石灰石等脫硫劑,在800℃~900℃的低溫燃燒過程中,先碳酸鈣分解成CaO和CO2,CaO與燃燒過程中產生的SO2或SO3發生反應生成硫酸鈣,達到了固硫的目的。
(3)燃燒后脫硫是一種脫硫效率較高的技術,它是將爐氣中的SO2脫掉的一個過程。目前我國多數火電廠積極應用的脫硫技術是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技術,占脫硫裝機容量的83%左右。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屬于燃燒后脫硫技術,該脫硫技術經過多年的應用已經日漸成熟,具有很高的脫硫效率,在設備的運行費用方面成本較低,運行的過程相對穩定。
煙氣系統、排放系統、漿液制備系統、石膏脫水系統和吸收系統屬于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工藝。其脫硫技術工藝的主要流程如下:先使用電除塵器對鍋爐煙氣進行除塵,在通過設備降溫后進入吸收塔的煙氣流動方向是向上流動,同時循環漿液在塔內的流動方向是向下流動,在塔內,二者會進行逆流接觸,脫硫脫硝設備在二者逆流接觸的過程中煙氣被洗滌,目的去除HF、HCl、SO3和SO2等物質。同時,生成物與被鼓入的空氣在吸收塔內通過工藝反應后較終形成副產品石膏一一即二水硫酸鈣,然后石膏被綜合利用。如何能都達到氣體和液體能夠充分地接觸,則需要通過循環泵將吸收塔循環漿液輸送到噴淋層內,經過噴嘴將其霧化即可完成。石膏進入脫水系統是通過石膏排出泵完成,煙氣凈化后再通過除霧器進行除霧,并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沖洗除霧器,以確保除霧器達到好的除霧效果。在吸收塔的出口處煙氣將會被冷卻為冷凝水,溫度在46℃~55℃被水蒸氣飽和。以上全部工序完成以后,潔凈的煙氣標準已經達到,可以排出到大氣中,直接通過煙道進入煙囪排出。
{二}、脫硫脫硝除塵器出現冷凝現象采取的措施
脫硫脫硝除塵器在使用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降溫的現象,一旦降溫就會存在冷凝的可能性,嚴重影響除塵器的使用性能,那么我們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保障煙氣和灰塵在除塵器內部均勻分配
脫硫脫硝除塵器的進、排煙總管和個室內的支管相接時設置節流可做調節的閥門,經過調節,使煙氣和灰塵在除塵器內部能夠均勻分配,實現各處煙溫均勻。即采用除塵器的上部進風,下部排風的接管方式,以避免發生局部降溫冷凝和含塵煙氣濃度集中到個別小室,可保持少量煙氣從各室的灰斗進入,以提高這一冷區的溫度。
上進風的低溫區在脫硫脫硝除塵器的下部,即積灰漏斗。使用中熱氣流是不準進入的,即使進入也很少。下部灰斗需經常開啟放灰,易滲入冷風,因此此處易降溫而引起冷凝。一般除灰斗加熱,保溫外,其中還經常保持相關的存灰,放灰打水過程還應在保溫室內進行,濾袋不慎發生冷凝堵灰時,立即開動清灰設備震落布袋上的附灰,并將積灰排凈。另外,在灰斗底部空間內應設置溫度計,以便經常監視溫度情況。
二、除塵前在濾袋上預先附堿性物質
脫硫脫硝除塵器在使用前,濾袋上應預先附上一層堿性灰塵,煤粉鍋爐的飛灰或石灰石粉,是過濾速度大小,1平方過濾面積上附灰量為1-3kg,附灰時風量適當開大,使較粗灰塵也能附上,以便在開爐時吸附煙氣中的三氧化硫等酸性成分,降低結點的溫度,避免微塵粘附布袋。停爐后,照例要進行機械振打清灰。如果為柴油點火的爐窯,應在布袋上適當的保留附灰,以便在點火時候過濾低溫揮發油煙,以保護濾袋。及時關閉脫硫脫硝除塵器的進出口的閥門,截斷通往除塵器的氣流,以利降溫平緩保持內部溫度。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