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蘇州禹山傳感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水中油的測定方法有哪些?
石油類、動植物油類作為近年來重點污染源監測項目之一。尋找一種能監測水中油污染的檢測技術,是石油、水環境等污染中的部分。龐大的市場需求加快了檢測技術的更新速度。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紅外法則以其靈敏度高、分析物質全面的優勢占據水中油檢測方法的主要地位。當前,我國測定石油類的方法有紅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熒光分光度度法等。
水中油的主要危害
①消耗水中的DO,使水質惡化。分散于水中的油,部分吸附于懸浮顆粒,或以乳物狀態存在于水體中,部分溶于水中,水中的油在被微生物分解氧化過程中消耗DO,使水質惡化;同時,漂浮于水體表面的油,影響空氣-水體界面上的氣體交換,形成一層油膜,結果水體不能及時從空氣中補充O2,更促進了水質惡化。
②毒害魚類,給漁業生產帶來破壞。石油污染能直接毒害魚類,特別是油膜和油團能粘住大量卵和幼魚,給魚類繁殖帶來極大危害。即使油的濃度低至10-4~10-5mg/L,魚卵存活率也只有55%~89%,而畸形仔魚占到23~40%。報道:前蘇聯里海由于石油污染,海洋魚類賴以生存的浮游生物明顯下降,鱘魚總產量下降2/3,鯉魚、棱子魚、幾乎絕跡。
油類已成為水的常規監測項目之一,常見的6種水中油監測方法:
①重量法:用萃取劑萃取樣品中的礦物油,再將萃取后的混合液利用蒸發的方式,將萃取劑揮發,剩下的殘留組分進行稱量,即可得油的重量。
②紅外法:利用水中油的組成成分(CH2-、CH3-)在對應紅外波長下產生的振動得到吸光度,進而得到其中油的含量。紅外法從1997年1月1日起確定為礦物油類物質測定的國家標準方法,國家環保總局1996年頒發國標(GB/T16488-1996)文件。
③紫外法:利用不同物質對于紫外光的吸收進行檢測,通過測定具有共軛雙鍵結構的物質含量來得到水中的含油量。
④色譜法:不同物質在不同介質中分配系數不同的原理,利用油中的物質在油相和氣相中的分配系數以及流速的不同,得到色譜圖,然后進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
⑤熒光光度法:該法利用有機物在吸收一定波長光后,能以熒光形式釋放能量,再利用熒光光度計測得釋放的熒光強度,得到含油量。
⑥其它方法:濁度法、TOC、熱解法、電阻法等。
禹山紫外熒光法自清潔水中油傳感器介紹:
禹山在線水中油傳感器,采用紫外熒光法原理,相比常用的幾種方法,熒光法更高效、快捷且重復性好、可在線實時監測。傳感器自帶清潔刷,可消除氣泡、油品,減少沾污對測量的干擾,使維護周期更長,長期在線使用也能保持的穩定性。可對水中油的污染起到監測和預警作用。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