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噸的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運行案例
1.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其一共有哪幾個部分?其的操作流程或步驟,有哪些?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其在組成部分上,主要是有五個,是為水解酸化池、二級接觸氧化池、沉淀池、污泥好養消化池,以及中間水池。而且,其的中間水池,主要是起到消毒作用的,所以,又可以叫消毒池。
地埋式污水處理的操作流程或步驟,其具體是為:
步驟一:對進水井和調節池的格柵進行檢查,是否是通暢的,如有堵塞應及時疏通。
步驟二:在設備機房內,將電控箱合閘通電,然后啟動進水泵,同時,通過流量計進行水位調節,是指合適。
步驟三:等到缺氧池和MBR池中的水位,達到規定位置后,啟動風機。之后,則是根據MBR池來設置曝氣時間,設置好以后,進行曝氣操作。
步驟四:當MBR池曝氣結束后,啟動抽吸泵進行抽吸。之后,則是啟動消毒裝置進行消毒處理。然后,則是排放出水。
2.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其可以用在哪些地方?此外,其有哪些嚴禁事項?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其是可以用在養殖廠、食品廠以及造紙廠的污水處理中,以及,對生活污水的處理中。而其的演技事項,主要是為:其安裝位置上,下雨天不會出現積水問題。其的出水管,要在相對地坪0.4m以下。此外,在設備上方,不能放置重物。
d)馴化階段的技術控制
培養和馴化在很多時候并不能把它們分開,大多時候是一邊馴化一邊培養,此階段要控制溶解氧、污泥負荷、pH值和溫度。微生物、廢水和溶解氧之間的作用是相互的,此階段的作用就是給微生物足夠而不過量的溶解氧和食物,使其迅速增長,溶解氧可控制在2-4mg/L。每4小時測一次并做好記錄。
COD:應每天測一次,可在一天中多取幾個水樣,摸清污水COD濃度排放規律,并做好記錄。
pH:應每4-6小時測定一次并做好記錄。pH對馴化階段的生物系統影響很大,進水pH值不宜低于6.5。短時間的低于6.5的廢水進入接觸氧化池是可行的,但應注意觀察其變化正常運行以控制pH值在6.5-8.5之間。
營養物質:細菌微生物的生長離不開營養物質。所謂的營養物質指為微生物所氧化、分解利用的那些物質,也就是廢水中的各類有機污染物質。當細菌微生物所需有機污染物質不足時必須投加營養物質,所需營養物質按C:N:P=100:5:1進行投加。計算方法如下;COD=1000mg/L,Q=6000m³/d,BOD5÷COD =0.5.尿素含氮量為0.46,磷酸二氫鉀含磷百份之百。
則尿素投加量為6000×1000÷1000×0.5×5÷100÷0.46=326公斤每天,磷量為把5、0.46改1,重新計算即可。
污泥負荷:應每天計算。它是控制污泥系統的重要指標,并根據負荷調整進水量。一般以SV30達到30%作為控制指標。
培養馴化的感官控制:在培養馴化過程中應觀察接觸氧化池內污泥的性狀變化情況。如當活性污泥發黑時很可能是由于溶解氧不足造成的,而污泥凝聚性不好可能是由于負荷過大引起的,應在操作中掌握一些直觀而簡單的判斷,并找到相關性。
5接觸氧化池的運行管理
在曝氣池中,根據處理BOD5效率和出水水質的要求,無論采用哪種運行方式,進行工藝控制時都需要考慮污泥負荷,污泥齡及污泥濃度等幾項重要的參數,調整污泥負荷率必須結合污泥的凝聚沉淀性能,考慮避開0.5-1.5kgBOD5/mlSS.d這一污泥沉淀性能差,且易產生污泥膨脹的負荷區域進行。
由于污泥齡是新增污泥在曝氣池中平均停留的天數,并說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組成,世代時間長于污泥齡的微生物不能在系統中繁殖,所以污水在除磷和脫氮處理時,必須考慮消化一定溫度下,污泥增長率所決定的泥齡,用污泥齡直接控制剩余污泥排放量,從而達到較好的處理效果。
污泥濃度的高低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活性污泥工藝的安全性,污泥濃度高,耐沖擊負荷能力強,在有機負荷一定的情況下,曝氣時間相對短,在曝氣時間一定的情況下,負荷率就低,另外,污泥濃度與需氧量成正比,非常高的污泥濃度,會使氧的吸收率下降,還由于回流污泥量的增高,加上水質的特性污泥指數較高容易發生污泥膨脹,所以,污泥濃度嘗試宜控制在2000-3000 mg/L。
活性污泥法氧的大需要量出現在污水與污泥開始混合的曝氣池首端,所以保證出水處所需要的溶解氧值,就可滿足進水處的需氧量。*混合式曝氣池,全池溶解氧是均勻的,而我們采用推流式曝氣池進水口處溶解氧比較低,而出水口處溶解氧高,所以必須調整曝氣池閥門的進氣量以保證溶解氧濃度范圍在2-4 mg/L之間。
污泥沉降比和曝氣池混合液污泥濃度能反映曝氣池正常運行的污泥量。沉降比一般控制在20%-30%之間,污泥濃度則按運行方式不同也有一定的范圍,當低于這些限度時少排泥,高于這個限度時多排泥。
曝氣池正常運行,活性污泥成絮狀結構,棕黃色,無異臭,吸附沉降性能良好,沉降時有明顯的泥水分界線,鏡檢可見菌膠團生長好,指示生物有固著型纖毛、如鐘蟲、循纖蟲、蓋枝蟲等居多,并有少量絲狀菌和其他生物。測試和計算反映污泥特性的項目有污泥沉降比,混合液污泥濃度、溶解氧以及污泥容積指數等。沉降比和混合液污泥濃度可反映污泥膨脹等異常現象。需氧量是微生物代謝的函數。溶解氧低,妨礙正常的代謝過程又容易造成污泥發生反硝化,過高既增加運行費用又加速有機物的氧化而促使污泥過氧化。污泥指數則可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性能。污泥指數過低說明泥粒細小,無機物多,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污泥指數過高說明污泥難于沉降分離即將膨脹或已經膨脹。正常運行時沉降比為20%-30%,溶解氧為2-4 mg/L,污泥指數為80-120 mg/L。
活性污泥法處理污水,水溫在20℃-30℃時,凈化效果好。水溫在15℃-20℃時,產生絲狀菌性膨脹的微生物之一浮游球衣菌增殖快,如此時池內溶解氧低,曝氣池內絲狀菌將大量繁殖,導致污泥膨脹,所以此時應加大曝氣量,或降低進水量,以減輕負荷,或適當降低污泥濃度,使需氧量減少并增加營養物。
4噸的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運行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