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量200立方的氣浮機怎么安裝
氣浮機廠家為大家講述溶氣氣浮機設備是如何對其設計的呢?
1.根據試驗時選定的混凝劑種類、投加量、絮凝時間、反應程度等,確定反應形式及反應時間,一般沉淀反應時間較短,以2至30分鐘為宜。
2.確定氣浮池的池型,應根據對處理水質的要求、凈水工藝與前后處理構筑物的銜接、周圍地形和構筑物的協調、施工難易程度及造價等因素綜合地加以考慮,反應池宜與氣浮池合建。
3.接觸室必須對氣泡與絮凝體,提供良好的接觸條件,同時寬度應考慮安裝和檢修的要求。
4.接觸室內的溶氣釋放器,需根據確定的回流量,溶氣壓力及各種型號釋放器的作用范圍按下表來選定。
5.氣浮分離室需根據帶氣絮體,上浮分離的難易程度和水質的處理要求而定。
6.接觸室內的溶氣釋放器,需根據確定的回流量,溶氣壓力及各種型號釋放器的作用范圍按下表來選定。
7.氣浮池的有效水深一般取2.0至2.5米,池中水流停留時間一般為10至20秒。
8.氣浮池的長寬比無嚴格要求,一般以單格寬度不超過10米,池長不超過15米為宜。
但是我們知道在實際運行中,進出口的流量計是不可能相等的,主要的原因是在廠區內有剩余污泥的排放,吸砂上清液和深度車間反沖洗水,污泥儲池溢流,污泥脫水機上清液等的廠區工藝回流水,通過廠區工藝管路回流到污水廠提升泵房的集水井內,而這些又被提升泵提升起來,在進水流量計上顯示出來。
有些污水廠還有中水的內部綠化回用,還有敞口的生物池的蒸騰作用等等,這些原因都造成了污水廠的進水和出水流量計上的數據不匹配。為了更好的分析計算這些水量,我們把廠內的水量分別編號,以便統計計算:
1、總進水量QJ(以進口流量計數據為主)。
2、沉砂池的吸砂水量Q1。
2、初沉池污泥排放量Q2。
3、生物處理段的剩余污泥量Q3。
4、污泥儲池溢流Q4。
5、污泥脫水機上清液Q5。
6、深度處理反沖洗水Q6。
7、中水量Q7。
8、其他損耗水量Q8(包含蒸騰作用,管路跑冒等)
9、總出水量QC(以出口流量計數據為主)。
為了計算方便,我們設定這個污水處理廠每天實際處理水量為10000m3,也就是從外管網每天流入到污水廠內的污水量為10000m3。以此為基礎數據我們來進行廠區的整個水量平衡的計算。
我們假定污水處理廠已經穩定運行,各個構筑物都已經按照設計的要求達到了滿負荷運行,所有的排泥,回流,污泥脫水機都是按照設計要求進行的,而且進水水質也符合設計標準,這樣我們就不考慮實際運行中出現的實際運行中出現的各種干擾因素。下面來逐步計算上述的每一項:
Q1:沉砂池的吸砂水量。這部分由沉砂池的吸砂泵的流量來決定,由于一般在吸砂管路上不會設置流量計,因此吸砂泵流量可以根據吸砂泵的銘牌標稱流量,每日開啟的時間來進行計算。設定吸砂泵流量為20m3/h,每日運行時間為4小時,早晚各兩小時。
Q1=20*4=80m3
Q2:初沉池排泥量。初沉池的排放的污泥量由于管路上沒有流量計,而且一般不是通過提升泵排泥的,所以這部分排泥量大部分采用都是估算,可以簡單的用儲泥池的體積進行測量,排泥一小時,儲泥池液位增加多少,再根據儲泥池面積計算出一小時排泥量,然后根據每天初沉池定期排泥的時間來計算初沉排泥量。
當然也可以利用管道的壓力和流量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計算公式在各種專業參考書和網絡上都可以找到,對于采用平流式沉淀池的初沉池來說,這個就更簡單了,利用吸泥泵的流量和運行時間來計算就可以了。同時還可以按照初沉池的沉淀效率來校核,即每日進出水的SS的去除量就是每日的排泥量,關于污泥的計算,后面的公眾號會專門討論,今天也不細分析了。
關于Q2,我們設定為:Q2=500m3
Q3:生物處理段的剩余污泥量。生物處理段的剩余污泥量一般會根據工藝運行情況進行調整,這個在實際運行中也是沒有設置流量計的,但是一般情況下,剩余污泥的排放都是采用剩余污泥泵從污泥回流泵房提升到污泥儲池的,所以這部分流量可以按照剩余污泥泵的開啟時間和流量來進行計算。假設剩余污泥泵標稱流量為:100m3/h,每日運行18小時。
處理量200立方的氣浮機怎么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