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子科生物報道:肝臟疾病主要包括:肝損傷、肝炎和肝癌等。肝臟疾病人數高達13億,我國約為4億。臨床數據表明肝臟疾病往往會引發多個組織的并發癥,其中為顯著的是在肺部出現肺炎、肺水腫和肝肺綜合征等多種病變。然而,肝臟疾病引起肺部炎癥的機制至今尚不清楚。
來自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Injured liver-released miRNA-122 elicits acute pulmonary inflammation via activating alveolar macrophage TLR7 signaling pathway”的文章,發現肝臟疾病發生時,miR-122作為肝組織特異、豐富的miRNA,在血漿中上升為顯著,這從全新角度提出肝臟疾病引起肺部炎癥的發病機理,有望為臨床治療提供新思路。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NAS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為南京大學曾科教授、張辰宇教授、陳熹教授,作者為王延博博士、梁宏偉博士、金芳芳博士以及鼓樓醫院演欣醫生。
這一研究團隊曾于2008年在血清中發現循環miRNA(Chen et al. Cell Res 2008,他引2739次)。該團隊進一步發現血液中的miRNA被一種叫做微囊泡的天然納米顆粒包裹保護從而在體內循環(Zhang et al. Mol Cell 2010,他引675次)。
目前,微囊泡依賴性的循環miRNA已在上引起廣泛關注,為闡釋各種生命現象和揭示疾病發生機制提供了新的方向。然而,依賴于微囊泡卻并非是循環miRNA存在的wei一形式,大量循環miRNA 亦以一種非囊泡依賴性的游離形式存在。然而,關于非囊泡依賴性的循環miRNA的生物學功能和作用機制鮮有研究。
研究人員研究了各種肝臟疾病(急/慢性肝炎、肝損傷、肝癌)引起肺部炎癥的分子機制,發現肝臟疾病發生時,miR-122作為肝組織特異、豐富的miRNA,在血漿中上升為顯著,且循環系統中95%以上的miR-122是以非囊泡依賴性的形式存在。機制研究表明循環系統中的miR-122會進一步到達肺組織,通過與TLR7/8直接結合從而激活肺泡巨噬細胞,終引起肺部炎癥。該研究闡釋了非囊泡依賴的游離miRNA的*作用方式,表明游離的循環miRNA同樣在機體內發揮不可忽視的病理生理作用。此外,該研究從全新角度提出肝臟疾病引起肺部炎癥的發病機理,有望為臨床治療提供新思路。
原文標題:
Injured liver-released miRNA-122 elicits acute pulmonary inflammation via activating alveolar macrophage TLR7 signaling path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