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逸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長壽基因”Science撤稿文章再發表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是國內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機構,執掌其帥印的是享有聲譽的王曉東教授,這位美國*zui年輕的院士之一的科學家在細胞凋亡,特別是引導癌細胞凋亡治療癌癥等方面的研究走在zui前沿,是該領域的科學家。在一期(1月20日)的Cell雜志上,王曉東研究組同期發表了兩篇文章闡述有關TNF-α誘導的細胞壞死信號傳導通路中新的發現。
上海逸峰生物公司專業供應Elisa試劑盒,*,可免費提供代測服務,詳情請點擊
與人們早期的認識不同,現在細胞壞死被認為是哺乳動物的發育和生理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細胞壞死還參與了人類的多種病理過程,如急性組織損傷以及許多免疫性疾病。許多研究結果顯示細胞壞死是由復雜的分子信號通路所執行的。
在之前的研究中王曉東實驗室曾證實除RIP1以外,RIP3的激酶活性是腫瘤壞死因子TNF-α誘導的細胞壞死過程中*的。當細胞壞死被誘導之后,RIP1、RIP3相互結合形成一個信號復合體,被稱作“necrosome”。這一特殊的信號復合體怎樣把壞死的信號傳遞下去并不清楚。
在新文章中,研究人員揭示了一個名叫MLKL的蛋白在細胞壞死中起著關鍵性作用。這是有關這一蛋白研究的*篇文章。他們證實在RIP3介導的細胞壞死信號通路中,MLKL扮演著RIP3激酶其中一個底物的角色。與此同時,他們還篩選得到一個抑制細胞壞死的小分子化合物,通過特異識別MLKL阻止壞死信號的傳導。另外,MLKL將“necrosome”與線粒體磷酸酶PGAM5相起來。PGAM5的激活可以導致成串排列的線粒體發生線性斷裂,這一現象在細胞壞死發生的早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有趣的是,PGAM5在多種原因造成的細胞壞死通路中占據樞紐的作用,參與例如氧自由基的過量增長和鈣離子的過度滲漏等引起的細胞壞死。他們的工作呈現給我們有關細胞壞死更加詳細的分子機制,并將細胞壞死與線粒體的故障了起來。這對于我們設計并開發針對細胞壞死相關疾病的藥物起到了極大的提示和推動作用。
這項研究獲得了*863(2008AA022318)和973(2010CB835400)項目和北京市科委,以及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和美國國家腫瘤研究所(NCI)(PO1 CA95471)的資助。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