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臨床癌癥研究》,影響因子8.722)在線發(fā)表了江蘇省腫瘤免疫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石亮榮博士和陳陸俊博士為本文共同*作者,蘇州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吳昌平教授、美國匹茲堡大學醫(yī)學院博士生導師盧斌峰教授及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蔣敬庭教授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
當前,惡性腫瘤的治療除了手術、化療和放療三大常規(guī)治療手段外,免疫治療與腫瘤微創(chuàng)治療也備受關注。現階段,充分挖掘現有治療手段的潛力,探索不同治療手段的協同抗腫瘤作用機制,建立合理、有效的腫瘤綜合治療模式,對提高腫瘤患者預后及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射頻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原發(fā)性肝癌、結直腸癌肝轉移、非小細胞肺癌等惡性腫瘤的微創(chuàng)治療方法。系列研究結果表明RFA能激活腫瘤抗原特異性T細胞免疫應答,然而,RFA治療過程中激發(fā)的抗腫瘤免疫應答并不足以阻止腫瘤的復發(fā),說明RFA誘導T細胞抗腫瘤免疫應答反應不能維持。該項研究歷時四年,通過回顧性病例分析及小鼠移植瘤模型的實驗研究,證實了RFA后期可出現腫瘤浸潤T細胞活化后失能、腫瘤微環(huán)境中Treg與MDSCs擴增、Th1/Th2應答轉化及PD-1/PD-L1表達上調,通過RFA聯合PD-1單抗阻斷能顯著增強腫瘤浸潤T細胞的抗腫瘤免疫應答水平,阻止RFA治療后效應T細胞向調節(jié)性T細胞的轉化,抑制腫瘤內MDSCs擴增。與此同時,該項目研究證實PD-L1檢測對于篩選結直腸肝轉移患者中適宜RFA/PD-1聯合治療的優(yōu)勢人群具有重要意義。該項研究為基于免疫卡控點靶向干預的腫瘤免疫治療提供了新手段,具有重要開創(chuàng)性的臨床意義。
近年來,我中心依托江蘇省腫瘤治療學重點學科、江蘇省腫瘤免疫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平臺,以免疫卡控點靶向干預及腫瘤過繼細胞免疫治療為切入點,對腫瘤疾病進行精細分類及診斷,通過腫瘤特異抗原篩查及監(jiān)測確定腫瘤免疫治療優(yōu)勢人群并建立療效評估體系,將醫(yī)學理念與腫瘤免疫治療策略有機結合并進行臨床轉化,努力研發(fā)一系列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的腫瘤免疫治療新策略并進行推廣應用,造福了大批腫瘤患者。
原始出處:
Liangrong Shi, Lujun Chen,Changping Wu, Yibei Zhu, Bin Xu, Xiao Zheng, Mingfen Sun, Wen Wen, Xichao Dai,Min
Yang, Quansheng Lv, Binfeng Lu and Jingting Jiang. PD-1 Blockade Boost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Elicited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Tumor.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16;22(5):1173-1184.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環(huán)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