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以通過血腦屏障的核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劑,可以讓醫生檢測到早期致死性的腦膠質瘤,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說道。這個發現就使得有可能對這種致命性癌癥進行治療。
腦膠質瘤是由神經膠質細胞產生的腦腫瘤,神經膠質細胞能夠幫助神經細胞在整個身體內保持連接和傳輸信號。
惡性腦膠質瘤是同樣致命的,從確診開始算起其中位生存率為14個月。但是由神經外科的劉曉麗和Madhan Kumar新開發的一種納米技術方法,將膠質瘤從被判死刑變成一種可治療的疾病。
確診為惡性膠質瘤的患者,可以進行手術、化療和放療以破壞腫瘤,但癌癥會復發。
“患者通常不會死于他們zui初發現的腫瘤。相反,他們死于大腦其他部位出現的復發新腫瘤,”神經外科特聘教授James Connor說。
這些新的神經膠質瘤很容易快速生長且往往對治療有抵抗,因為它們來自癌細胞且在*次治療攻擊后存活了下來。膠質瘤患者都會定期進行MRI以檢測新的腦腫瘤,但檢測還是趕不上腫瘤生長的速度以至于沒能盡早挽救生命。
這是因為用于在MRI上顯影膠質瘤的造影劑只有當腫瘤已經長得足夠大使血腦屏障受損時才能夠通過保護性血腦屏障。在此之前,血腦屏障阻止了98%的小分子和所有大分子進入腦內。
為了克服這種致命的局限性,潘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智能脂質細胞”并稱之為脂質體,它能夠通過小鼠的血腦屏障,就象裝有熱跟蹤裝置的一樣找到極小的惡性膠質瘤并使它們在MRI上顯影。脂質體由zui常用的造影劑加都三胺五乙酸運載。在造影劑的表面,脂質體鑲嵌在膠質瘤細胞靶受體蛋白質上面。
Connor說,這種新的造影劑傳輸系統比傳統的增強型磁共振成像更加敏感。
研究人員發現,脂質體可以進入健康小鼠完整無缺的血腦屏障。這兩種技術都能夠在小鼠體內發現了大的膠質瘤,但只有脂質體包裹的造影劑才能夠檢測到更小的早期腫瘤。Connor說:“我們的目標是能夠檢測到單個的癌細胞。”
這項研究發表在《神經腫瘤雜志》上。
脂質體是如何穿過完整的血-腦屏障尚未可知,但它們并不對血腦屏障造成什么傷害。在這項研究中,小鼠沒有在治療過程中表現出受到任何傷害。
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的這種新方法能夠代替超聲,使得治療藥物能夠進入腦內,是另一種有前途的方法。不管怎么說,超聲會暫時性破壞血腦屏障,不僅允許治療藥物進入腦內,而且會使得腦內有臨床意義的血流增多。
“超聲,具有所有優良性能,是通過破壞血-腦屏障,而我們能夠做到使藥物進入腦內而不破壞血腦屏障,”Connor說。
研究人員說,未來,智能脂質細胞會將化療藥物與造影劑同時運送到腦腫瘤患者體內,這樣就可以使癌細胞的檢測和消滅一步到位。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